不要老是想着别人应该为你做什么,而要想着怎么去帮助他人。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要记住,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再差也是自己的。
-张梅
此生下世,我唯愿我儿我女心开气朗,无忧无虑,从容应对人生大风大难。时常思索,无比心塞,只因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再见。
此书《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再见》和《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是姊妹篇,也是分为六特辑,每一辑都是父母对儿对女的教诲。曾经也时常困扰,以自己的学识阅历是否能给孩子好的教育理念,这套书让我新生宽慰。沈从文,梁实秋,史铁生等作家们用浅显易懂温馨舒气的语言让有千言万语却无法畅所欲言的父母找到了突破口。格局大与小,自己满意就好;理想丰与满,虔诚向上就好;气度雅与龊,每日读书就好;生活有风有雨,淡定从容就好;生命明与暗,不将不就就好;人生漫漫,且行且珍惜就好。
梁先生教育理念,我赞与扬各分半中。诚然如所有人见到的,如今少爷小姐很多,我们理应教育孩子节俭,但不可过于内敛。二十一世纪能见到几分钱的机会少之又少,几毛钱也许都是在收银员小姐姐的收纳箱里。我们应教育孩子珍惜生活之艰难,养成不大浮大夸之恶习,但是也要有度。不可吝啬,亦不可浮夸;不可理所当然,亦不可时时畏惧;不可紫醉金迷,亦不可锱铢必较。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尔母有一愿:觅得一方天地,与诗书相伴。无论是心绪浮躁,还是社会状态浮躁,都无法满足隐匿深山老林之梦。我心所求,一间小书屋即可,希望读书能补天然之不足。孩儿们,读书能让你们的气质与常人不同。尚有杜甫糟糠之妻: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你们生活在如此通达开明的年代,又怎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香正气,不仅仅是一张学历纸,而是全身心的通达开朗。尔母只愿,在郁郁寡欢,迷惘惆怅,有口难辩时,你们能与书本为友,不至于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儿时,我父常常气恼我为何小小年纪满面愁容,从他说话的语气加上多年的了解,我知道他的语言里面尽是脱累不满。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烦闷或消沉的,何况孩子,朱光潜老先生说道,可惜我父没有深究过缘由。想想也是,对于年轻力壮离异的男子居然拖着半大不大的女娃,再谈婚嫁肯定不是容易之事,自然不会好声好气对待幼女。然而对于一个还是孩子的女娃,父亲又有了新儿新女,惆怅之心自然无法隐藏。但就像朱老先生所说心里能够经得起多大挫折,未来就有多明媚,只愿我儿我女,心有难解之处能多与我絮叨絮叨,好让我知道怎么弥补怎么补偿。
父母们时常耳提面命,孩子们经常心生厌恶,这本《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再见》可以让孩子通过美文自行体会父母的不易。知道只有此生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被儿女反感,仇视的风险教育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