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初,新冠席卷神州,百姓闭门不出,举国禁足,虽奋战月余,仍胶着难下。奈社稷发展,诸企将亏,百业待举,幸万物互联,有腾阿百抖、混得蜻喜者,推平台、兴直播、摄流量、行增长,众司汹涌,效而随之,战线上者,十之八九。
壮观:传统行业“春运式”扎堆上线
谁也没想到,让很多传统企业迅速转变观念的,竟然是新冠。
近期,传统行业正在井喷式上线,尤其,以直播为核心。
之前你让传统行业大力发展线上,基本都是以“应付”的态度,毕竟线下的业务是主流,线上不适应。
但环境的力量很强大,它让人看到“势”的力量。怪不得字节跳动的张一鸣经常说“Context,Not Control”,环境的力量比人为控制的力量大多了。
这也是艾米尼亚·伊贝拉所说的“逆向管理”,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不是从认知入手,而是先从行为改变入手,而环境是改变行为最好的方式之一。
最近这个星期,我看到,有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他们像“春运”一样地扎堆上线做直播。
然而,我听了很多直播课程,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主线不明、口齿不清、自说自话、自我主义、拙劣地推销产品……然后你仔细去分析一些企业所做的直播,没有系列,没有连续性,缺乏策略性,没有信息及知识附加值,难以让客户保持黏性。
那么,关于线上,我们需要去思考一些问题。
你是在解决焦虑,还是启动了新的战略?
这是给创业者们提的问题,你现在的线上运营,是为了解决自身焦虑的一时冲动,还是你真的已经做好了线上发力的战略准备?
如果你只是慌不择路,看到别人在玩,你着急了,那大可不必急于一时。
畅销书《好战略 坏战略》指出,战略是围绕某一个核心目的,所做的持续性经营行为。持续性的行为,非常重要。
最简单的持续性经营行为,莫过于线上的AARRR模型,这是一个最简化的线上运营流程,它的存在,是帮助你在每一个动作的设计之初,都指向下一个结果,最终指向客户转化和客户推荐(裂变)。
如果你的经营行为,出现“断篇”,说明你的策略连续性不够。它不足以支撑你的战略。
所以,创业者一定要有定力,不要盲目上马,与其在线上泛一朵不大的水花,不如扎扎实实做好战略规划再上马。
此外,企业要抓好“代偿性消费”和“报复性购买”的机会,2020年你的增长机遇,未必就真的来自于线上。
OK,假如你已经启动了线上呢,那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传统企业线上运营要注意什么?
1.练兵与复盘
传统企业如果已经仓促地做了线上,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抓紧时间练兵,并每天复盘,以此迭代和优化线上策略。
很多企业没有复盘的习惯,没有使用分析数据、用数据驱动和决策的习惯,用团队的力量来复盘,可以快速适应互联网的玩法,让团队实现指数级成长。
2.冷启动:私域流量的组织化到线上的增长
传统企业,因为线上缺乏用户画像,更多的靠自带的私域流量,在线上进行组织化的教育和转化,这属于种子用户冷启动。而这个初始的行为,只是把用户搬到了线上,并且把原有的线下策略和套路,也搬到了线上。
但是其实这个阶段就必须考虑已有流量的黏性、转化和裂变,帮助企业实现“滚雪球效应”,否则你玩的永远是存量,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主动流失一部分客户。
所以企业要系统化地制定流量增长策略、提高转化率(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策略、用户裂变策略、品牌传播策略。
3.搞定三大挑战:流量的黏性、裂变和转化
传统企业做线上,有三个方面的挑战:
·挑战一:强在产品思维,拙于用户思维
传统企业擅长从自身、从产品出发,擅长对产品的包装与推销。但是缺乏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李叫兽有一句话说的很经典,“营销本质上并不是在自己的大脑中寻找答案,而是用户和消费者的大脑中寻找答案”,用户会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产品,你的产品在用户的生活场景里,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会用什么语言去描述它。如果一味地自卖自夸说自己的产品好,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跳出率”会特别的高。
放下自己,走进用户。很难,但你必须探索并走通这条路。
·挑战二:不擅长以内容连接用户及企业解决方案
基于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传统行业不擅长内容生产。他们的内容,要么太软(跟经营无关),要么太硬(吆喝卖货)。当然,或许你认为要学李佳琦卖口红,但李佳琦卖口红的策略其实是很多的,简单的me too肯定是行不通了,你还得做自己,走适合自己的路。
·挑战三:解决方案的契合度弱
直播或线上的方式,与公司的产品/解决方案完全不契合,不是内容不契合,而是线上的方式与线下的匹配度不高。
4.注意扬长避短,加强运用自身的优势
不要盲目地去模仿别的公司,你只能做你自己,而每一个主播,也只能做自己,只有做自己,才真实和有灵魂,才能真正打动人。
作为企业创始人,你要分析并系统化你的创新要素,技术、产品、市场、组织、资源(服务),优化业务流程,匹配人才与岗位,插上线上的翅膀,做好流量池,创造线上的增长,助力线下的业务。
5.做有时间复利的事情
①构建企业流量平台
一定要构建属于企业长线运营的流量平台,保持流量平台和内容的聚焦,流量平台是你的线上根据地,根据你的特色,要为用户做出不一样的体验感。它可以是你的商城,也可以是你的终极内容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保持用户粘性、活跃度(使用习惯)、消费习惯,非常重要。
②发挥新媒体矩阵的力量进行导流
无论你用抖音、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知乎、豆瓣、百家号等各类新媒体,最终流量仍然要想办法汇聚到你的流量平台,形成百川归海的形势。
③组织以内容为核心的社群
我看到很多的社群,包括很多互联网老斯基的社群,已经玩到沦陷了。里面除了偶尔会推送几条营销型链接,几乎是一片死寂,暴露出互联网长期运营的末端:浮躁、功利、无趣。
社群与流量平台不同的是,社群可以即时互动,可以极大地增强成员的参与感,而你要在提高成员的参与感的同时,让围观的成员拥有获得感——即群聊的质量要高。
所以一个好的社群,是PGC和UGC互补的,要围绕企业的解决方案/产品定期创造优质话题,话题必须有高度的参与度,是用户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每一个社群,要有专人负责线上用户运营,除了内容运营之外,用户本身的管理、情感连接,十分的重要,时机成熟时,要对用户进行分层,并制定用户激励体系,为大规模用户运营做准备。
最重要的事:打磨符合趋势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目前大部分的传统企业,几乎是以跌跌撞撞的姿态上线的,说明对互联网的适应度不高,学习力强的组织,很快可能能找到一条新的增长之路。而那些学习力不强、组织力也不强的组织,可能会变得更加困惑。
如果你的企业还没准备好,没有准备好系统的“策略包”,那么我建议你抓紧时间打磨产品,任何的战略,所有的品牌,最终的落地,靠的都是产品或解决方案。抓住这样一个拥有整块时间思考的时机,好好研究用户的需求,以差异化的方式,从根源上找到差异化发展的最终解。
我见过好几家企业,花了大量的时间,通过差异化定位策略,扬长避短,规避正面竞争,找到企业正确的发展之路,实现了10倍以上的增长。这说明,多花点时间分析市场和用户,并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打磨上死磕一把,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