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不想上学
20170215
昨天情人节,去了t家两趟,只为请不愿再上学的她回校上课。昨晚第二趟,成功地把她请回了学校,我的心情却没有因此而轻松,一个问题始终缠绕心头:孩子,你为什么不想上学?
1
前天上午开学,大多数孩子在八点前就进班了,到了下午,t还没有到,正准备打电话问家长,收到一条短信:老师,我不上学了。是t发来的。打过去,t的妈妈说t不想上学了,怎么劝说都不行,她打算再劝一下午,晚上把t送来,而不想上学的原因竟然是假期作业没写,说没借到书没有预习。
前天晚上依然没有等到t。想起上学期期中考试后的一个周日下午,她妈妈也是费了很多口舌才把t送进学校,说t因为考得不太好,学不会,不想上学。
t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女孩,脸上常常没什么表情,上学期与她交流,也只是看到她点头摇头,有时故意逗她开心,她也无动于衷。在班内除了与同桌说话之外,我没有看到她与别的同学交流过。虽然因此特地嘱咐几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在课间主动找她聊天,但那几个女孩说t问一句答一句,这样的聊天太尴尬了。
其实t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内20名左右,平时作业也都能认真完成。学习有挑战感到吃力不是很正常么?没有挑战,就没有学习发生。
期中那次闹着上学不上,妈妈把她送到学校门口,我就在校门口跟她谈了好一会儿,终于答应继续上学了。这一次刚开学,t又不愿来了,真的是因为没借到课本没有预习么?我让她妈妈转告她没写假期作业真的没关系,可她还是不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昨天早上打电话过去,t的妈妈说t依然不愿意来学校,我决定亲自跑一趟,请t回来。跟老公一说,老公立即表示愿意当司机陪我去,太感谢了!
2
来到t的家,t妈妈热情地请我们进屋,他们家去年刚建的房子,屋里还没有装修,没有买家具,屋子显得很空荡。转了一圈也没有见到t。t妈妈说t听见了我来,跑到楼上去了,将楼梯门都反锁了。t妈妈表示很无奈,说每天劝说她,她就是不听,每天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就是不愿意上学。t的两个姐姐一个大学毕业后已经参加工作,一个在读高二。小妹妹才上小学三年级,假期里每天与t一块儿看电视玩手机,也不想上学了,妈妈费了一番工夫才送到学校。虽然家里四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一些,但还是希望四个孩子都能通过上学找到出路。可是现在,t把自己锁在楼上,不愿意见我,我怎么劝她?
不过t妈妈也有自己的办法,从另一个通道到二楼去,将t拉了出来。眼前的t目光躲闪,刘海长长的,头发长长的,看来没有梳洗。招呼t妈妈拿来梳子和皮筋,t不肯梳头,也许是怕疼。
开始问t为什么不想上学,t还是不说;向t保证不追究寒假作业的事儿,t还是不吭声;跟t描述上学不上学的不同命运,t还是不说话——我都累得口干舌燥了。
t妈妈开始收拾t上学用的东西,t在一旁好像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似乎是她妈妈去上学而不是自己,我只好再讲上学的种种好处——对t来说,成绩不错,将来的学业之路会很长,她会通过上学改变自己的命运;更何况,t还没有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呢;我们上学期演出《丑小鸭》的时候,台词中加入了一句流行语: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走好学业之路,t一定会接触到更广大的世界。说了这么多,t还是沉默。
收拾好之后,t妈妈拉着t说坐我们的车去学校,这样妈妈就不用骑三轮车送了。刚才还比较乖顺的她开始反抗,紧抓住门框。
3
我只好回校。走之前请t妈妈继续耐心劝导t,我有空儿再来。
中午问t的同桌霞,霞说t上学期也经常说不上学在家玩的话,她和另一个同桌一直以为是t在开玩笑。
我分析了一下,觉得t一直没有真正融入班级,虽然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她也参与童话剧,并且扮演了白天鹅的角色,但是从来没有主动参与过班级活动,也没有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除了同桌,她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她在班里没有找到认同感,学习上的困难也令她苦恼,于是产生了退缩的念头。
但是我们都看到了t在学习上的进步啊,期末来领通知书,t还得到了一张奖状呢。
而且,在随笔中,她还多次写到她喜欢班级生活呢。
跟果爸商量晚上再去t的家,果爸建议让她两个同桌一块儿去,帮着劝一下t。我眼前一亮,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啊,t的同桌霞和如性格开朗,比较善谈,同龄人之间也有共同语言。
吃过晚饭,跟霞和如一说,两人爽快地答应,出发。
来到t的家,看到两个同桌,t明显地有些高兴。当时t正在吃晚饭,餐桌就在床边,前面的电视机开着,t的妹妹边吃饭边看电视,刚才的t也是这样子吧。
跟t说了两句,我就离开了,我和果爸还要回老家劝说果爸的侄儿回学校上学呢。
对果爸的侄儿的劝说并没有成功,来到二哥家,看到侄儿坐在床上,拿着手机玩得正嗨,他姐姐也在一边玩着手机,身边是一大堆的零食。唉,这过的是什么生活啊,侄儿说,是人的生活。侄儿坚决不去上学,二哥二嫂表示没有办法,只好由他。果爸说二哥二嫂太惯孩子,二嫂说村里也有跟侄儿一样大的孩子,过了年也不上了。二哥家的侄女几年前就辍学了,去年出去打工,给侄儿买了手机,于是侄儿玩手机玩得更不想上学了。
转回t的家,t妈妈高兴地说,t愿意去上学了,两个同桌很有成就感,t忙着收拾自己的东西,t的妹妹却哭起来,也许是因为t走了,没有人陪她玩了吧。最后,将t的被子和其他东西塞进后备箱,我们回了学校。
回到学校时,已经放学,今天早上进班,看到t坐在座位上,已经拿起书在预习功课了。
4
昨晚查完寝,还在想t的问题,还有侄儿的坚决。为什么这两个孩子都不想再上学?像他们俩这样的孩子,当然在农村还有一些。
首先,作为老师,我要先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反思。这两个都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在班里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这样的孩子在大班额教室里是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我当然想每天都跟每一个孩子交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很紧,这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老师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班里。尽量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当然对很多同学来说主要是眼神交流,而对于不抬头的同学来说,眼神交流也没有。针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我其实是有意识地主动与他们交流的,但还是不多。就班级生活来说,《一百条裙子》的故事,不也是经常发生在身边么?所以,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还大有可为。
其次,孩子们生活的“舒适区”太舒适了。尤其是寒假期间,可能一些常年在外的家长回来后,出于补偿心理,给孩子们买来大堆大堆的好吃好玩的东西,带孩子们出去玩。再加上家里有电视机有电脑有手机有WIFI,这样的环境太容易滋生享乐心。生活没有挑战,只有享受,对于抵抗诱惑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当然会选择安逸。鲁迅先生曾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所以他可以睡硬板床穿破裤子。对孩子们而言,则是生活太安逸了,学习就会被生活所累。
另外,有人说,90%的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们更容易受环境影响。寒假期间,孩子们接触到的人当中,有多少不是拿着手机玩或者聊天娱乐呢?当身边没有读书上进的榜样,孩子们的读书学习动力还有多少?当身边有手机有电视,有多少孩子选择去读烧脑的书踏实预习功课?
还有,随着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越来越小。以前很多人信奉读书改变命运,但是现在很多农村人外出打工,挣的钱比上班族还要多一些,所以可能认为上学不上学差别不大。如果父母抱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当然能听得到这样的说法,认同这样的观点。
就学生自己来说,有些同学如果进入了良性的学习循环,学习动力就会强一些;反之,则弱。学习,本来就是不断遇到困难与挑战的,不付出努力怎么会有收获。尤其是初中阶段科目增多,不能再像小学阶段那样反复强化。
最后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是需要榜样的时候,但是阅读的贫瘠尤其是人物传记书籍的阅读缺失,也可能导致孩子同一性混乱,学习动力就更不足了。
我想,我们教师能左右的只有我们的教室,我们的课堂,还是尽我们所能,给班里的孩子关注和爱,多一些,再多一些;尽可能挖掘知识的魅力,让孩子迷恋课堂和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