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读完《追风筝的人》,哈桑为阿米尔喊出的“为你,千千万万遍”仿佛就在耳边回荡,感动我千千万万遍。少年的友谊就是这么纯真无邪。
为了阿米尔,哈桑愿意做千千万万的事情。哈桑出生以后叫出的第一个人名是“阿米尔”,意味着他将阿米尔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犹如对母亲一样的依赖。他心甘情愿地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做任何牺牲。
然而,忠诚正直善良的哈桑最终还是被阿米尔背叛和污陷,不得不离开。对哈桑的背叛使阿米尔付出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代价,沉重的罪恶感、悔恨与痛苦一直折磨着他。阿米尔愧疚自责,成年后寻求救赎,但哈桑已经在塔利班的枪下死去。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回到被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去解救哈桑的儿子,将他带回美国收养。他决定要像哈桑当年忠于他那样永远关爱索拉博,那个可怜的自闭症孩子。
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这部畅销书以两个阿富汗少年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展开,富家少年阿米尔与家中仆人哈桑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如影随形,情同手足。但阿米尔存在等级观念和宗教民族观念,“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因此阿米尔嘲笑和捉弄哈桑之后,尽管心怀愧疚,但总是在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中放任自己的错误。
那场至关重要的风筝大赛中,阿米尔看到哈桑为保护追到了的风筝被人堵在巷子里施以暴行,因为恐惧而躲在角落里没有上前救助,自私而又懦弱地跑开了。哈桑牺牲个人的尊严为阿米尔取回的最后那只风筝,成为阿米尔心中永远都无法释怀的悔恨。这件悲惨事件之后,阿米尔因为自己的背叛而无法面对哈桑,又设计使哈桑承认盗窃而达到让父亲赶走他的目的。
阿米尔,一个孩子,自此之后就开始为自己的灵魂感到孤独罪恶悔恨。直到二十六年之后重回战乱中的阿富汗,与其说是拯救哈桑的儿子,不如说是拯救他自己更加确切。
故事的结局有些苦涩有些沉重,人性被剖开后再缝合时,伤口被拉扯的那种痛楚无不告诉我们,每一次的心灵成长都要为之付出代价。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只能低着头去看它。可是时光不会掉头,自己尽力的弥补,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拯救呢?”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每个人都有可能犯下错误,伤害到其他人。碍于面子,碍于需要承担的责任,我们有时候选择逃避,逃避我们对其他人的伤害。这也许并不算是人性的恶,而是人性的本来。
我们最难面对的就是我们的内心。但是因为你的错误,你不得不一遍遍的面对心灵的拷问。虽然时光不会重来,但是我们有很多机会去弥补自己曾经的错误。我们有时只是缺乏阿米尔那样历经千辛万苦去赎罪的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