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超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总会随身带一本小书,若沿途风景无绪耽赏,也可读来消磨时光。
有次我带了老子的《道德经》。
第七章写道: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惟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这几句虽不算艰涩,但也凌空飘渺,没有具象,不知所指,也不得其旨。
无意间我转头看了一眼车窗外,果然是产煤区,连山岩的纹理与煤的纹理都相去无几,只不过颜色不同罢了。看着像牙齿化石一样嶙峋怪异的岩层截面,我仿佛看到它所经历的亿万年的沧桑岁月,想到地球自诞生而来在这里生存过的物种,又想到人们关于地球毁灭的种种猜想。
地球毁灭之时不就是地球生物毁灭之时吗?地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
天地洪荒,历亿万年而不蔽者,皆因发育万物,长养群黎,此天地所以悠久无疆也。故言“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若有自生之心,则天地有情,天亦老。
我们由自然常理引入社会人伦,那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则可迎刃而解了。
着意于不执着于个人身先身存,要以众生为生,此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旨同趋。
世人多昧此生生之理,陷溺于富贵功名,沉沦于锱铢货利,时时握算,刻刻经营,自私其身,反戕于他。
圣人则可法天效地,以大道为先,以天下萌氓为先,严以修身崇德,德被苍生,后世犹称念其德彰。
如救亡图存的英雄先烈,如新时代涌现出的优秀道德模范。
《论语》中说:“君子成其美,而不成其恶。”成人之美,未必就会损己之身。就如同白日当空,退其身而夜月出,若无夜,何来万物于日之需。故说成全他人,也是成全自己。
“私”字源发于厶,意象向内勾为自私,象手勾回状。然而事实是,握紧拳头,手里什么都没有,若摊开手掌,则世界尽在掌握之中。
向未细究“天长地久”本意,原来其意在教人用“无私”以成全“自私”,毕竟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