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
因为这本书不只是给出了很多实用的恋爱技巧,而且传达了一种积极又健康的爱情观,不论你现在是单身,还是已经有了伴侣,你都可以在这本书中,获得更多有关爱情的启发。
接下来,我会分成三个部分来为你解读这本书。
我会选择书中的三个关键词,在作者看来,这是两个人从认识到相爱,从相爱到在一起,最后一直走下去,整个爱情中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
第一部分
第一个关键词是「相似」,这是两个人从第一次认识到萌生爱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是的,这可能会让你感到有点出乎意料,但是所有关于初期吸引的科学研究,都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
那就是当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之后,会不会产生好感,主要取决于那个人能让我们感觉到和自己相似性的多寡。
中国有句古话形容夫妻感情好,叫「琴瑟和鸣」。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本书中也用了相似的比喻,人类的心灵是一件精巧的乐器,总是在敏锐地寻找能和自己产生共鸣的同类。
所以形容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感觉有很多共同语言,会说「一见如故」,就连红楼梦里边,贾宝玉第一次看见林黛玉,也是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各种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里,都有这种一见如故的桥段,这也证明相似性确实在一段爱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你可能会问,那我是不是每天等着就行了,等到那个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人,就是我的真爱了?
这本书告诉我们,其实不用这么被动,我们可以主动寻找自己和别人身上的相似之处,关键时刻,还可以用一些方式,提醒对方也注意到你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当你和对方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彼此的相似时,你们就更容易走到一起。
要想发现相似性,就要先了解都有哪些相似性。作者在这本书中,就把相似性分成了三个层次。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层层深入。
第一层相似性,就是你们俩的兴趣爱好。爱听什么音乐,爱看什么电影,爱读什么书,周末的时候爱去哪玩儿。
第二层相似性,也就是咱们平时总说的三观,你们俩的人生信念、行为模式,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第三层相似性,是你们两个人的爱情观,也就是在你们的内心深处,认为爱情和婚姻应该是什么样子。
了解了这三层相似之后,这本书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帮你发现你和别人之间到底有多少相似性。
想要发现你和别人兴趣爱好的相似性,你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喜欢和那个人一起做事吗?
你们之间一起做的事情越多,两个人的兴趣爱好就越相似。
有的人可能对恋爱有一种误解,觉得既然是谈恋爱,就总想让对方看到自己,来来来,你快看我,我多优秀,以为这样才能吸引对方。其实你看,两个人如果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在一起玩,其实更有可能走到一起。
反过来,如果你释放出来的信号,是不想和对方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那也就关闭了接下来的可能性。
作者在书中就举了一个例子,她的朋友菲尔最近在聚会上认识了一个女孩,两个人聊得也挺好,菲尔就想约女孩出来。他先说,我特别喜欢爵士乐,我知道有个爵士乐俱乐部很不错,要不要一起去啊?结果女孩说,我上大学的时候喜欢去爵士俱乐部,大学毕业之后,就没兴趣了。
然后菲尔又说,有个艺术影院正在播放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要不要一起去啊?女孩下一句话是,那个电影我看过了。
这下,两人的交谈是彻底没法继续了。
所以你看,两个人想要增进感情,就需要培养更多共同的兴趣爱好。
接下来,想要探索两个人第二层的相似性,也就三观的相似性,你就需要问自己:我们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吗?
曾经有一所大学做过这样的研究,研究人员搞了一个相亲活动,他们会随机选几对男女,让他们在相亲活动结束之后,不管感觉如何,都要告诉对方,自己和他们有非常相似的人生观;其他的男女,则要在相亲活动结束之后,告诉对方,自己的人生观不一样。
结果表明,不管相亲中的真实感觉如何,只要你跟他说,你们俩价值观相似,都会增进两个人的感情。这个实验说明,人们普遍偏爱价值观与自己一致的人。
作者在书中也举了一个例子,她有一个朋友叫露西亚,是个特别喜欢动物的女孩,她在一家动物收容所工作,还积极参加动物权利保护运动。
露西亚和上一个男朋友分手,就是因为两个人聊到动物,结果那哥们儿说:「我也喜欢动物,尤其是猪肉块儿和大排骨。」
后来露西亚又认识了一个人,他们第三次约会的时候,那个男生开车送她回家,发现路边躺着一只小狗,头上血迹斑斑,显然是被车撞到了。露西亚后来知道,那个男生开车送完自己,还要赶回公司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但是就是这样,他还是把车停下来,查看那只小狗的伤势,并且把狗送到附近的宠物医院。
这一刻,露西亚觉得自己彻底爱上了那个人。
研究证明,能在男女之间制造强烈亲密感的,并非两人共同价值观的数量,而是质量。只要两人有一两种价值观产生强烈共鸣就可以。就像露西亚,因为约会对象对动物的态度,就让她觉得两人非常亲近。
最后,在爱情中还要考察第三层相似性,你需要问自己,也需要问对方,对于你们来说,爱到底是什么?
其实有很多人不愿意聊这个问题,甚至很多情侣和夫妻都不怎么聊,直到他们的感情出现问题时,才发现两个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实际上不一样。
所以作者建议,对于这个问题要重视,早一点了解对方的爱情观,看看和自己是不是相似,这个非常重要。
什么是爱情观呢?它就是我们对爱情应该是什么样或者不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个期待。两个人应该有多亲密?要有多少距离?需要多少独立的空间?在一段爱情中,双方要有多少给予?搞清楚这些问题,你才能搞清楚你们俩的爱情观。
有研究证明,你在婚恋中是否感觉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状和你心中的期待之间,存在多大程度的差距。
如果对你来说,爱情就是亲密无间和时刻相伴,那么个性淡漠的伴侣就会让你发疯。
如果你认为理想的爱情,就是两个相爱的人仍然保持独立感,那么太过黏人的伴侣也会让你难受。
关键在于,爱情中需要多少的亲密和多少的独立,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只有不同,没有对错。所以,早一点了解对方的爱情观,找到和自己相似的那个人,两个人才更容易享受爱情。
第二部分
第二个关键词是「等价」。
这是两个人从互相倾慕到决定在一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爱情并不盲目,就算是最善良的人,在选择终身伴侣时,都会进行一些庸俗的考虑。每个人都会问自己:和这个人在一起,对我有什么好处?
说到这,你可能心里觉得不太舒服了。这哪叫什么爱情啊?这不成封建思想了么?讲究看出身、看家境,门当户对的才合适。别着急,评价的维度没有那么狭隘。这本书中,列出了六种主要的因素,分别是相貌、财产、地位名望、知识、性格还有人品。
不仅我们在选择要不要和一个人在一起时,会看是否等价。两个人在一起之后,等价原则还在发挥作用。
当然,这不是说,人们在爱情中都希望对方为自己多付出一些,才感觉更幸福。实际上,在一段爱情中,一味付出的当然不会非常开心,只有获得的未必也真的幸福。付出和收获比较均衡的人,反而会觉得更幸福。
这就好像和我们的想象不太一样了,只收获不付出,不应该挺享福的吗?在我们的观念里,要想追求一个人,也应该天天为这个人付出啊。
其实并不是,已经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想要让一个人对你产生好感,不一定要为他做这个做那个,请他来帮你一个忙,反而能提升他对你的好感。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心理有一个特点,我们希望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保持一致。
所以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为这件事寻找一个理由,让自己相信,我们是心甘情愿地在做这件事。
这在心理学上叫「承诺的一致性」。
所以当我们帮别人一个忙,为别人做事情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说服自己,我是心甘情愿帮人家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是个好人,我值得对人家好一点。
所以,每当我们帮别人一个忙的时候,在心里边其实对那个人的好感就会加深一些。
反过来,当你请别人帮一个忙,对方接受了以后,他对你的好感也会加深一些。
所以,感情中的理想状态,就是两个人都为对方付出,同时又都有收获,这样彼此心中的好感,才会越来越深。
第三部分
第三个关键词是「尊重」,这是两个人的爱情能够保持长久,最重要的关键词。
而且我发现,在讨论尊重的文字里,有这本书最厉害的一个洞察。
说句实话,一开始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各种恋爱中的技巧,我其实在脑中有一个怀疑:这是不是一本讲 PUA 的书啊?
所谓 PUA,全称叫Pick-up Artist,直译过来应该是「搭讪艺术家」,但是实际上所谓 PUA 培训班,都是在教人用虚假的手段和套路去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甚至很多 PUA 培训班,会露骨地宣称,他们就是在教你「狩猎」异性的技术。PUA 的实质就是一种感情的诈骗,如今在互联网上,PUA 成了一个十足的贬义词。
所以我看到这本书里边,那些如何让别人爱上你的招数,难免也有这样的担心。
直到我看到作者在书中强调,一段爱情中,双方的彼此尊重有多么重要,我才彻底放心。
因为在那些所谓的 PUA 技术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叫做「自尊摧毁」。就是那个「狩猎」异性的人,经过了前期的甜言蜜语百依百顺之后,会找一个机会突然变脸,对目标进行不合情理的指责,指责对方欺骗自己,不尊重自己,利用这个过程占据关系的制高点。对方如果为了挽回关系,愿意降低自己的自尊,那么就一步步走进了设计好的圈套,在情感上被控制住了。
你会发现,这里边有个关键的前提,PUA 会利用人们的一种错误心理:只有降低自己的自尊,才能去讨好对方。
如今在互联网上,我们能看到很多对于爱情的观点,有一些极端的观点,虽然从外表看各不相同,甚至有些还是完全相反的,但是这些观念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个共通的前提,他们都认为爱情是一场自尊的零和游戏。
比如「女德」,就和 PUA 有点类似,都是为了迎合传统的大男子主义,不断打压女性的自尊。反过来,还有一种极端的女性观点,会觉得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姐姐妹妹站起来,把这帮臭男人踩在脚下。
两种观点看起来针锋相对,其实都犯了同一个错误。他们都认为不论男女,想在爱情中获得更多的自尊,就必须用对方的尊严来换。在他们看来,恋爱的双方,一定有一个人必须是低自尊的。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一段爱情中,有没有可能两个人同时保持高自尊呢?
这才是《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
这本书所有的技巧背后,都呈现了一个事实,两个人可以同时保持高自尊,并且一起享受爱情和亲密。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这本书中谈到,最关键的是,你要学会给对方做「自尊按摩」。
这个自尊按摩,具体要怎么做呢?自尊按摩一共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你要让对方知道,你已经被他的魔力迅速吸引;
第二步,在你们交谈的过程中,你必须让对方感觉到你真心流露出来的理解和认同;
第三步,将你的认同不断点缀在日常生活之中。意中人越来越多地向你展露自我,你要不时抛出含蓄的赞美作为回报,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可以制造出私密的笑话,并借助其他技巧,让他感觉到自己非常独特。
第四步,当意中人感觉你已经完全理解了他有多么独特的时候,你就可以抛出最真诚的赞美了。
你可能会说,哦,你说了半天,原来自尊按摩就是拍马屁啊。不对,熟练的自尊按摩不是盲目的赞美,不是那些常见的陈词滥调。自尊按摩,有点就像真的按摩,你得找准穴位,按摩对方的自尊时,最重要的那个穴位,是对方眼中理想的自我形象。
你需要对意中人的自我定位进行全盘地考察和理解,探索他到底如何看待自己,然后对这个自我形象进行支持。
一段美好的爱情,一定是在保护意中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作者在书中就举了一个例子,她的弟弟拉里娶了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岁的太太蕾吉娜,作者一开始其实不太理解,但是有一次她邀请弟弟和弟妹来家里做客,才明白拉里为什么这么爱她。
拉里是个优秀的大厨,于是作者就请拉里下厨,自己和蕾吉娜给他打下手。拉里在切蘑菇时,作者就听到蕾吉娜在夸他:「亲爱的,你真是太棒了,竟然能把蘑菇丝切得这么完美。你看,每一根蘑菇丝都这么均匀、这么清爽。」
作者一开始以为蕾吉娜是在开玩笑,但是她回过头来看蕾吉娜的时候,发现她是发自内心地,特别真诚地在赞美拉里。这一刻作者明白了,拉里作为一名厨师,对自己的刀工一定是特别看重。所以蕾吉娜的赞美,就是在真诚地支持拉里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也就难怪,拉里会那么爱蕾吉娜。
除了正确的赞美,这本书当中还有一个特别有用的建议,就是你要学会怎么回应赞美。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做人要谦虚,所以被夸奖之后,我们中国人的反应基本上是不好意思,「没有没有」、「哪里哪里」、「过奖过奖」,全是这种。
美国人稍微开放一点,但是美国人基本上也就是说声「谢谢」就结束了。
其实这都不是最好的回应。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她说法国人有一种表达习惯,听到别人的夸奖,这个时候,他不会说哪里哪里,也不会说谢谢。他会说,很高兴你能发现这一点,你真棒。
你看,这就是对于赞美的积极回应,对方的赞美支持了你的理想自我,让你相信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而你的积极回应,也支持了对方的理想自我,因为你让他相信,他是一个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
自尊按摩和积极的回应组合在一起,每一次赞美和沟通,都变成了双方的互相滋养。我赞美你,让你相信是你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你回应我,让我相信我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
有一位诗人写过这样的诗句:「这世上没有哪一种爱情,值得我们失去自我。」同样,这世上没有哪一种爱情,值得我们失去自尊。爱情不是自尊的零和游戏,美好的爱情,一定是两个人都在维护彼此的自尊。
总结
到这里,这本《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其中精华的部分,我就为你解读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
在作者看来,一段好的爱情,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是「相似」、「等价」和「尊重」。
两个人从第一次认识到萌生爱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相似。人和人之间的相似性有三层,分别是相似的兴趣爱好、相似的三观还有相似的爱情观,越多的相似性,能让两个人越容易走到一起;
两个人从萌生爱情到决定在一起,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等价」,两个人的特质越等价,就越容易走到一起。这里的特质包括相貌、财产、地位名望、知识、性格还有人品,好在这些特质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提升,就连相貌也是这样。
当两个人在一起之后,等价原则还在发挥作用。付出和收获比较均衡的人,会觉得更幸福。
两个人的爱情能够保持长久,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尊重」,爱情不是自尊的零和游戏,学会自尊按摩和积极回应别人的赞美,能让你和对方相互滋养,在两个人都保持高自尊的前提下,享受爱情的美好。
我的一位同事特别喜欢这本书,因为她很多年前就读过这本书,可以说,这本书塑造了她的爱情观。于是我问她,你觉得这本书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她的回答是,我们在爱情中要真诚。
乍一看,这个回答有点像是鸡汤,但是仔细一想,确实如此。短时间内,我们确实可以伪装自己,让自己和对方显得相似,显得等价,显得更尊重对方,但是爱情是长时间的相处和陪伴,而伪装是无法长久的。
所以,想要获得爱情,那句老话还是有效的:「没有任何一条道路能够通往真诚,因为真诚本身就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