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李翔知识内参上看到了李宗盛在《珍物》之夜分享活动上的一番话,感觉又给自己练习写作找到了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写作训练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让自己能够在诸多信息中进行思考,理清自己的思绪。他是这样说的
现在是一个资讯特别泛滥、复杂的时代,每一个人得到咨询的机会又是均等的,所以现在我听我女儿讲话或者听年轻人讲话时,经常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感觉他们的逻辑是混乱的。他们接收到这么多资讯之后,理不出一个头绪,所以很难清楚的表达自己。
看完之后想起了之前自己在一次答辩时一位老师对自己的批评:“别说你不知道怎么说,你都没好好想清楚,又怎么能给别人讲明白呢?” 记得当时还觉得委屈,觉得老师不体谅自己准备ppt和答辩稿的辛苦,现在才慢慢开始明白老师的意思。
回想一下,当时虽然自认为准备充分,觉得ppt美观, 交上去的稿子格式整齐规范,却没认真思考过自己所做东西背后的逻辑,大部分都是想当然的拼凑和编造,只是在简单的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就想当然的做出了一套解决方案,甚至连为什么要那样做都没有搞清楚。也难怪会一问三不知了。
现在网络的便捷似乎让解决问题变得无比容易,无论什么问题,你都可以通过搜索框得到答案甚至详尽的分析过程,完全不需要自己绞尽脑汁的去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对于事件的看法也是,一旦爆出什么热点,网上马上就会爆发出成千上万的事件评论,在还没有搞清楚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时,自己周边已经充斥着各种观点不一的事件评论。在这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我们很难看清楚、想清楚,甚至慢慢会不再试着去挖掘事物的原貌,只是随大流的成为一名“吃瓜群众”,专注于看各种各样的热闹。
种种的资讯和信息,都成了无数的碎片和乱码,让看惯热闹且从不去认真思考、分析的我们无论怎么用力拼凑都得不出一个完整图景,更别提针对事情做出决策了。本应该给我们提供便利的信息资讯,最终却失去了意义,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李宗盛的建议是,我们应该通过训练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来试着理清自己的思绪。而写作无疑是一件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练习方式。
要想写出一篇文章,就必然得思考自己要写什么事,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自己抱有这种看法,具体文章该怎么论述......这迫使自己去思考,去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梳理。
注册账号之后因为担心自己写不好一直犹犹豫豫的不敢写,真到要写时也发现自己确实很难从每天看到的诸多文章中提取出属于自己的看法,不知道如何下笔,所以一直拖到现在。可是事实证明不去写永远不可能想清楚,也永远不可能写好。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迈出第一步去做,而不是瞻前顾后的不停想。
今天正式开始写作,目标是通过写作梳理自己的思考过程,训练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