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进入了M8术道合一,M7结束的发酵还在继续,感觉自己还没作好进入接客户的状态,却已经来到了术道合一的课堂上。
你在什么位置?
一进教室就看到欧阳导师在划着坐标的场地问大家,一年前的你们在哪个象限?我不想,我想,我应该,我不能;三年前在哪个象限呢?未来在哪个象限呢,随着自己的移动,一幕幕画面浮现在眼前。过去的自己有很长时间在为他人而活,而后来在为自怀和别人而活,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刻,未来希望能站在原点,那个时候是自由的,而不是单一的为某一部分而活。
ICF的标准和ACC们
在一阶段学习时,一直特别好奇怎样才能算是一段比较好的教练对话,是不是有标准?课堂上直接发了讲义,分小组讲解ICF11个标准。特别喜欢其中一段 “Being fully present and flexible with the client, dancing in the moment”, 也是心之向往的教练状态。
M8请来了若干ACC们来分享他们的经历,有一位ACC分享,在开始M8学习后两个月内感觉自己教练技术一直没有提升,遇到了瓶颈,这个过程很令人苦恼,后来得益于教练与教练团的帮助。另一位有800小时数的ACC也分享,在做全职教练后,心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对于发展教练事业,提出了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在教练这件事上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是否愿意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坚持。规划好这个教练的职业,自律,这都是非常有挑战的。
教练是“活“出来的
在实战演练环节,作为教练能够共情,赋能,情感流动,但同时玲玲教练也指出:
- 创建协议部分做的不够,而我当时却觉得这么做好像有些过于生硬,于是忽略并且不去刻意练习。
因为少了这部分协议,面对被教练宏大的主题,失去了自己的主见,提问没有结构性,也经常中会关注自己的部分,而不知道该怎么提问。
- 日常提的化学会议,并没有做的很到位,像面试,而不是真诚的交流;由于平时与同学之间太熟悉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
吴导说,教练是活出来的,我总是在想,活,代表着什么,毕竟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活着呢,生理上的。
从ACC们和实战演练收到的礼物里,活,意味着一种创造和实践,从心理舒适区慢慢去到一些不舒适的地方,慢慢拓展自己的盲区。
创造会面临许多未知,需要发挥自己的能量,这让我很焦虑,退却和自我怀疑。就像在教练过程中,有时候觉得自己问出了一个特别棒的问题,让被教练者当下进入深刻的环节,有时候觉得自己问了个非常愚蠢的问题,有时候提的问题对方没理解,于是自己立马开始思维混乱。
我们总会说,人要学会转变,实际上,转变是很难的。我不太相信一蹴而就成功,也不太相信激烈的乐观,更不太相信一边倒的悲观。我相信人是在矛盾中螺旋向前的,复杂,矛盾,焦虑,冲突和自我怀疑的背后,有一种向上的力量,也是生命力的源泉。
我想,陪着大家一起找到源泉。
然后,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