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说,看上去特别理智的人,其实是逃避情绪的结果。
过于理智的人,从小就是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外人面前的“优等生”, 自己仿佛活成一位“钢铁战士”。凡事不露声色、不动感情,心像石头一般坚硬,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她,矛盾的是,她或许比谁都在乎感情,内心已是千疮百孔。
用理性的方式寻找答案,更多的是对个体感性上的克制。面对困境,理性和有意识的头脑会抢先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理智化作为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可以降低负面情绪带来的不适感。
我们常因害怕面对脆弱和恐惧而变得过于理智,重要的是,用理智思考问题,还是用理智来隔离自我内心的感受?大脑可以支配身体,但心才是与身体合二为一的港湾。只有学会理解和接纳自己真实的情绪,更加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改变自己。
《对生命说是》中说,“唯一脱离所谓问题的方法,就是接纳生命当下所呈现的样子”。作者奥南朵在超越头脑所能理解的范畴之外,提供了与内在体验相连接来帮助调整平衡的方法。
1- 对当下出现的任何情绪说“是”
觉知到某种情绪时,它已经影响到你的身体,即便是压下了所有感受,但身体总是会被影响,如同呼吸一样无法阻止。
压抑是身体自毁行为,宣泄也无法获得荷尔蒙被正常使用之后的清澈和全然感。既不是压抑也不是宣泄,而是承认你的情绪,并对你的情绪负责任。
2- 观照此刻身体中的反应
保持觉知,不要卷入头脑因当下情况而自顾自上演的故事。试着回避所有具有贬低性的标签,将注意力转移到觉知身体中的反应,感受情绪的能量在移动。
当你允许情绪存在,并看到身体当中的反应,与所发生的一切合作而不去抗拒。当你允许情绪能量完成自己的循环,身体反应便会消失。
3- 向内看找到反应的根源
到了这里,你获得了更多的了解自我的机会,现在可以问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想法触发了我的情绪?拥有向内看的勇气,找到情绪反应的根源,它已经不再是无意识的。
你对它有所觉知,它就失去了隐藏于你内在又凌驾于你之上的权利。你清晰地看到当下的情况,清除情绪带来的重重迷雾时,选择就会自然地呈现在你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