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生意义
孩子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在家庭教育。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在他的生命之初就已经在家庭由他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开始了。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于父母,一种来自于老师,一种来自于社会。”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着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底色。
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要在知其然的同时也要知其所以然。那孩子要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掌握和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们可以参考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儿童发展理论。
阶段与年龄 冲突 培养品质
婴儿早期(0-1.5岁) 信任克服怀疑 希望
婴儿后期(1.5-3岁) 自主克服羞愧 意志
幼儿期(3-6岁) 主动克服内疚 目的
小学期(6-12岁) 勤奋克服自卑 能力
中学期(12-18岁) 自我统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忠诚
1、婴儿早期(1岁左右):这一时期是培养婴儿信任感的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妈妈(看护者)给予的安全感,一直会延续到孩子的婚恋期。如果这时候妈妈给予了孩子无条件的满足和无条件的爱。这个孩子将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反之,如果一个孩子对周围的环境没有安全感,那么,他就认为世界是危险的,在一生中对他人都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2、婴儿后期(2岁左右):养成自主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自我控制的需求和倾向,渴望自主,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害臊,不断的探索新世界。你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自己尿尿,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想要自己干很多很多事。然而,很多家长总是抱着【不卫生、不安全】等想法,来扼杀孩子培养自主能力的机会。如今,有些孩子不自信,没有顽强的的意志力,遇事拿不定主意,缺乏果断性,生活中永远是个追随者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出在这个时期。有相关问题的家长就要对应着去给孩子「补课」了。
3、幼儿期(3-6岁):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主动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大概是学龄前期,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以外,开始从自我中心走出来,开始学习大人的行为。大人干什么他跟着干什么。随着主动性的发展,儿童有机会体验到完成一项任务的喜悦,否则,就会产生内疚感。主动性是将来产生雄心壮志和目标感的关键。
4、小学期间(6-12岁):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勤奋感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相当于学龄期,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儿童生活的中心也由家庭专向外部世界。很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所以,此阶段父母和老师要好好配合,培养孩子的勤奋感,让孩子在竞争中体验到成功,获得自信。
5、中学期(12-18岁):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青春期。这个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变化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孩子开始考虑“我是谁”这样的哲学问题。如果在这一阶段,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把,信念、性格、性别角色、未来职业选择等问题很好的整合起来的话,孩子将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建立起来了。他们会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反之,则出现角色混乱,导致孩子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孩子会陷入迷茫和困惑,从而影响到人格的健康发展。
父母帮助孩子找到「成就感」,足以撬动孩子的一生。
目前常见的那些儿童问题,家长都可以对应这个表格来寻找答案。并对应阶段去「补课」。后期会针对家长咨询的具体问题做展开的讲解,感兴趣的父母可以【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