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20万,准备去买一个20-30万之间的车,少量的贷款,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个是你的计划。可是等你到4s店,店员告诉你:“你花20万可以买个50万的车,你的50万客户全部返还你,你只要多付7-8万”,也就是跟你原来计划一样你也是花了不到30w,买了一个50万的车,他们每个月给你支付5000的利息,帮你按月返还利息,还可以加上保养费。
你会不会动心?你会不会先借个7万,提前消费50万的车(当然不限于车子,其它你的“心头好”都是ok的)。
我们先冷静下来算一笔账,也就是你“用现在7万提前消费了20万,你就算存在银行或者做别的投资也没这么大回报对不对”,心动了吧?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买买买的浪潮下,在消费分层的今天,为了证明自己消费能力,进入到新的消费阶层,房子、车子、旅游、美容等等,都告你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有人给你买单你只要提前消费,,进入到这个经济怪圈的我们必然义不容辞(为什么我们只有进入到买买买这个怪圈,后面会提到)。
对于新模式创业者而言,整合资源,利用买卖双方今天手里的“钱”搭建平台,交给后台看不见的“黑手”,然后去赌未来的经济;再利用营销煽动,推动一个想卖一个想买的双方,特别是大众渴望“买更多买更贵”来证明自己价值的今天,兴起了一股“买买买”的浪潮,不管长久不长久,至少抓住了“平台和分享”两个热点,整合了大数据资源,走在浪潮前沿,必然成为掌握资源的“赢家”。
不评价这种商业模式。只是想说下,在消费浪潮之不可挡的今天,在你还在兢兢业业朝9晚9拼搏,为一次旅行积攒钱时,为自己一年挣个40-50万沾沾自喜时,有人告诉你利用这个模式每天能挣好几千的时候,你是不是很崩溃。
以上有感是源自今天与一个朋友的一次聊天。是一个一直走在资本运作行业工作的朋友,从房地产到各种互联网创业。虽然没有干成一个事业,但是手上抓着好几个项目,有了相当丰富的高端资源。房子换了一套又一套,车子换了一辆又一辆。相比上班的我们,已然进入到了整合资源,运作资本的“赢时代”。
令人迷幻、动辄上亿的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还在兢兢业业打工的我们还该坚守吗
回家的路上,我把这个讲给老公听。我虽未参与其中,但是由于长期做咨询一行,对新经济,新商业模式还是略知一二,但是对于我这种不擅长“蝇营狗苟”经营资源和人脉的人,是没法参与其中的,只能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或者是还算理智的运营者。对于老公而言,做了一辈子的实业,从小家庭信奉储蓄的他来说,忿忿的对我说:这就是变相的“圈钱”,在生产过剩的时代,拿大伙儿的钱去做“暗箱投资”,去制造更大的“泡沫”。
我笑了笑:“金钱面前,谁能抵挡”、“你想昂首阔步,在这个时代你必须有钱”。你以为你辛辛苦苦每年在银行存上10万,20万,为你明天做保障;并且日积月累还在努力做着,有多大价值呀。当你某一天去银行把钱拿出来,来到市场上去置换时,你发现这些钱竟买不到你几年前想买的东西的时候,不是不是傻眼(就跟买房子一样)。但是这就是现实。这是资本驱动的“泡沫”的经济浪潮,把你辛辛苦苦赚的钱稀释了。
还有一位老师曾对我说:如果你有一定存款,你也有房子住了,你还会拿着这个钱去投资房子吗?我说:有钱我就会。对的,不管你心里多么鄙视炒房者,但是你必须参与到泡沫中,这就是现实。否则你辛苦挣的钱,对于未来来说不晓得值什么。当某一天人家说它是纸就是纸,人家说100块只是1块的时候,它就只值一块。
是不是严重质疑自己辛苦工作的价值,是不是开始质疑存钱的意义,“钱”带来安全感缺失了;但是没有钱,我们又必然不能昂首阔步,连“生存”都保障不了了。
“不挣钱生存保障不了,存钱安全感也没了”。怎么办?没有机会进入资本运作层的大众,那就“一边含着血辛苦挣钱,一边含着泪大把花钱”。
如此下去,如此循环,“唯有干干干,才有生存保障;唯有买买买,才有安全感”,才不亏,是不是。这就是普通大众中的我,对于有未来的经济认知。好大一个“怪圈”,圈死了你我每一个。
聊完回到家,我继续我的听音乐码字,看书,老公继续他的一头栽进房间打游戏;朋友下午又去核代理商开“买买买,分享给更多人买买买”的大会。
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艰苦奋斗血槽已满”,“买买买”的消费洪流势不可挡。在无数奋斗者的榜样感召下,我们扛着40度高温都不敢停下来;在“买买买”浪潮中我们买到了存在感和安全感;通过消费而形成的层级形成已经如此清晰的映射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了。
已然如此,焦虑彷徨无用。那就好好为自己的时间“定个价”吧,时间对每一个人是公平的,那就各自为自己认可的价值去奋斗吧。(明天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