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带着内心的问题来到了香海禅寺,开启了7日禅修。 现在这7天结束后,师父送我出寺院门说:人生真是短暂啊~~~~
现在,坐在前往南京南的动车上,去回想这几天的经历与感受。
与父母的关系,是善缘还是孽缘?
师父说:你来拜佛,你的家中有两尊佛,你有拜么?好好孝顺么?
很惭愧的说,做为家中独女的我,从小被家人宠爱,从未想过为父母分担一分一毫,反而现在长大后,也将自己内心的压抑都发泄给他们?
后来问我的母亲:你觉得我作为孩子来到你们的身边是孽缘还是善缘?
母亲:从来没有想过,只是你是我的孩子怎么爱她都不够呢!想把最好的都给她。
我:所以有我很幸运呀,做你和爸爸的孩子。但是,反观我做了你们的孩子,我觉得我只知道索取,却从来没有回报。
母亲:有呀!因为有了你让我们活的更有意义和有奔头。
这一句话,我的眼泪崩了,不是因为感动。而是,我很羞愧!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可是我一直在享受无条件的爱,就是父母于我的爱,而在我认为我什么都没有做的时候,父母却认为我作为他们的孩子就是回报,我就是他们生命的意义。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所看重,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多陪伴父母,可以照顾父母的起居,远游会让父母担心,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确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而现在的我们,不管是不是远离父母所在的城市,即使人在父母身边,心早已远游。
让父母担忧,与父母争吵,向父母索取,对父母的作为只当理所应当,从不感恩,甚至埋怨自己的父母,呵责父母,这身和心已经远游到不知何处了!就更加别提,多多陪伴,多给与父母耐心,多去宽慰父母与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喜悦,去照顾好父母的起居,多为父母分担做事情,让他们可以拥有一个不再辛劳的晚年。
不停的再反问自己:一直再说我做事情,问心无愧,但只是去关注是否对他人问心无愧,而对自己有着生养恩情的父母呢?真是愧疚于心,平时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现在重新给自己贴上了“不孝顺”的标签。
总在向外求成功,求一切,求佛,家中两尊大佛你不求,如此好的福报,不去培福!当你的福报够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是顺的,当你福报浅薄的时候,做一切都难以顺遂,甚至你越求越无。
义工,是坚持了将近10年的事情。一直被人说你很有“大爱“。自己也自觉不错的认为,自己很有爱呀。
可是,我深深的觉得我并没有爱,也并不善良。
因为,真正的善是不会与不善有着任何的分别心,只是会去当作每一天应该有的作为。
就再寺院做义工出坡(劳动)时,无非是一些在最普通平常劳动:刷碗、擦桌子、擦地、打扫禅修教室。
再寺院做这些事的时候,心里却有了恭敬心,每一个角落都打扫的干净,每一个东西都摆放整齐,甚至有了很多的使命感。
这时,再反观,也再反问,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琐碎,来寺院做的如此认真,如此恭敬。为什么?再生活中,总是再逃避这些事情,像个小公主一样让父母照顾着,并且回到家中,还很大言不惭的说:一个人再外面也做,现在回到家里了,还要做么?我们要休息休息!
再寺院中,因佛做事,在父母家中,父母也是佛,为何从未谦卑孝顺?在家中,自己是佛,为何将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团糟?
感悟心: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一个地方都是一个道场,在人生的每个道场中,心中都要有一颗敬畏、慈悲和有爱的心,不应该在我认为庄严的地方而庄严,而是每时每刻都要有对庄严心,每一寸土地皆是庄严的圣地。
所有存在的事物皆有灵魂,当我们恭敬的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物品,每一个人,被对待的一切事物也会满心欢心吧!
因为做生活禅课程的义工,所以要去刷杯子,为了贪图快,所以快速的去擦,去刷,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突然觉察,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一种暴力呢?如果我们是手中的杯子,被拿起是被粗暴的擦拭,粗暴的碰撞是不是我们的内心会有一种厌烦或者埋怨生气的状态。那这个杯子就是我们呀,为何不能温柔对待!
所以,在拿起杯子的时候,我尝试着内心对它们说,谢谢你,服务于我们每一个人。然后轻轻拿起,轻轻放下,轻轻擦拭,轻轻的温柔的去做一切。这时,我突然自己会心的笑了。因为,我的内心真正的升起了喜悦之情,在这样温柔对待的每一个事物的我时候,是如此的喜悦。
一开始想着,将杯子当我,去考虑杯子的感受,而做到最后,却发现受益人最终是自己。
最好的利己就是利他。何为利他:可以考虑他人感受,想他人所想,做他人所作,感受他人之感受。
人生的意义:就是服务他人,才有了更多的意义吧。
时间的真相又是什么?何为当下?何为妄念?何为觉察?何为禅修?何为放下?
在刷碗的过程当中,因为有好几箱碗筷,几个人分工开始刷。刚开始刷的心意烦躁,几个人总是在看还有多少碗需要刷出来,还有多少桌子要擦,还有多少事情要做,到底做了多少?
再禅修静坐的时候,因为髋部还是酸痛,内心开始烦躁不安,并且甚至一度想睁开眼睛,期盼净中师兄快点敲起钟声。
再行步禅的时候,慢慢的走路时,有点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总是想去撞前面的师兄,还在想着什么时候这个环节结束呢?下个环节是什么呢?
但当觉察自己心的时候,开始告诉自己,刷碗就刷碗,擦桌就是擦桌,做任何事情就是在做任何事情,不要去看还有多少,你就只需要去做;坐禅就是在坐禅不再去关注身体的疼痛;在行步时,逐渐放慢感受自己双脚的觉知,不去想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不去管“还有多少事情”这个问题,不去好奇“下面要做什么“,发觉原来安住在此刻,我的内心也不会烦躁,反而事情做的更快更好,身体的疼痛逐渐消失,关注走每一步的时候,我冰冷的脚都在发热。很奇妙,很感慨的体验。
时间的真相,当下是什么:就是一个片刻+一个片刻,这个片刻可能比1秒钟还要短,就是我在敲打这个文字或者您在读到我的文字的时候,这个片刻就过去了。可我们所拥有的就是这每一个逝去的片刻,而片刻就是当下,而对于这每一个片刻与当下,确从未珍惜。总是活在过去的懊恼和对未来的期盼与恐惧之中。
妄念:就是在此时此刻,您在读这篇文字的时候,您的脑海当中只有我的文字,还是在考虑一会要吃些什么做些什么,要快点看完,就如我们一起在刷碗时在有着共同的想法:还有多少碗?什么时候可以刷完?在打坐时想:还有多少时间结束一样。而只有观察到了这个妄念每一次升起的念头,我们才可以真正的珍惜每一个片刻。
觉察:觉察其实就是感知,感知你的行为,感知身边的环境,感知与你相处的人的情绪感受,当这些外在的感知收摄后,最后就是要去感知外在的一切给与我们自己的心或者说是想法带来的是什么感受?然后,将自己的心向内回收,回收后将所有经过的想法转化成正念(因为事物总有两面性:烦恼即菩提)回归自己内心找寻答案,那么下面要做出的反应就是自己的行为是否可以照顾到身边的人与物。
因为在寺院的一切都是安静的,拿起书放在文化园桌子上的那一刻,发出了很大的声响,我觉察,这就是我对周边的事物与环境缺少觉知,将此刻的安静打破。
再坐禅的时候,看到净语师兄将毯子再每一次起身时都折好,我觉察这就是对每一个行为的觉察,爱惜着自己此刻用的物品,对一切的场域都有着敬畏之心。
觉察,是为了有一颗真正纯净的心,然后再将这颗心的行为化作一个善举,可以照顾到身边的一切。因为,我就是它,而它就是我。
放下:以前认为的放下是放下一切,放下自己的痛苦;放下自己不想去接受;还会一直告诉别人你放下了么?
其实,放下痛苦,放下不能接受的谈何容易!而可以做到的放下,就如:我现在发了此篇随感,我不为这篇随感被多少人读过而喜悦,不为是否得到一些非议而困惑懊恼,而是我写好就是写好,我已经让它过去,不再去为这个事情再有所波动的心,让这件事已然过去,就为放下,放下是从每一件过去的事情开始。
是开始,也是结束。
放下对过去的后悔、内疚、自责;放下与人比较;放下责备他人;放下自己是受害者角色;放下自以为是;放下抱怨;放下对人的要求和评判;放下他人的评价;放下借口;放下只想不动的惰性。
禅修课中,净中老师的所有的经典语录我只记住一句就是:你的心还在么?
禅修:生活禅中,早起,收手机,忘记时间,安静吃饭,行步禅,打坐,观呼吸。一切平凡的事情都是禅修。当做做到克制住内心的妄念、把我住每一个当下以及片刻,做好生活中如洗碗、吃饭、走路、工作等等等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就是禅修,就是所谓的生活禅。禅修,其实并不需要你到一个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场所,甚至特定的老师。而是你的生活中,每一个地点,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片刻你都能关注着自己的心,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这就是禅修。在家中如果都静不下,不能好好的修定,那可能没有任何一个道场可以让心安宁和归属的地方了。
家是什么?家是让心安宁的地方。
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事事无拣择,日日即朝朝。
常持清净戒,应生欢喜心。
净殊师兄说:人生再事,做什么工作都是一样。于她来说插花与扫厕这件工作是一样的。
件件事情皆欢喜,反而扫厕所这件工作更可以驱除傲慢。所有的高低贵贱之分都是我们内心的起的分别心。
与有过经历的人交谈,到最后说的话都是惊人的相似:脚踏实地的去做,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要将情绪带入所做的事情当中,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学会接纳不同,一切找寻心中原因,错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其他,吃饭就是吃饭,喝茶就是喝茶,永远都常持清净戒,生欢喜心。
给自己的工作定一个你想到达的目标,这就是你一生去修行的方向。而这个方向一定与金钱无关,你的工作一定是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服务、帮助他人,为他人考虑,这将是一生修习的方向。
做事情的时候目的心不要太强,越想得到的越无法得到。
当下最难放下的,也就不再执着
最后,在禅修结束后,我与我的师父讲:我很开心,我有很多烦恼~困惑~焦虑所有的情绪,因为这些情绪真真切切的存在,让我知道原来我是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存在的人。我是人,我才有这些状态!
哦~对了~
师父给我起名叫:净觉;
觉悟、觉察、让内心的智慧觉醒。
爱你们,你是我,我是另外一个你。
2019关键词:布施、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