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破圈,实现阶层的跨越

      前一短时间,在全国三级拆书家的名人堂社群里,一个伙伴在群里,询问怎样找到征订好奇号,或者万物杂志的出版社,当时很快群里就有一个大连的伙伴,说好奇号杂志出版社的编辑正好是她同学,看是否能团到一个优惠价格。需求量大,很快我们就组建了一个小群,最后也拿到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比自己征订省了70元左右。原价350多,最后只花了278元。大家都很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像捡到便宜的感觉。之前觉得一个杂志要这么贵觉得划不来,现在正好如我所愿。顺利拔草。

      不知道你有没有通过不太亲密的人脉关系而获得帮助的经历?这些人与我们也许只是一面之缘,也许仅仅是同在某个微信社群,或者是参加了某个聚会活动而相识,再或者只是朋友介绍认识等等,但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帮助,也许是信息,也许是资源,也许是机会,也许是合作。

   


      破圈这本书讲了社交和沟通的弱连结法则。这本书是由两位作者合著而成的。两位作者的相遇和这本书的起源,本身就包含了一系列的人际关系,和长长的个人关系链。他们刚开始也是不认识的,因为各种关系网络而同时投资了一家企业,最后才相识才有了越来越多的更大的合作机会一起写了这本书。

      我们身处的世界存在着一个网络化的底层结构,它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弱连接,强连结和枢纽。本书讲了如何通过这三种方式成为一个超级链接者而实现阶层的跨越的。

      而弱连接通常是实现超级链接的第一步,我们生活中有大量弱连接的机会,如何从哪些我们不熟悉的人那里,获得你想要的帮助是一门技术。如何利用弱连接改变生活,成就事业。突破人生困局。原文有讲到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弱连接库。


原文片段:

      我们建立和维护一个优秀的弱连接储备库的主要方法是保持一个广泛的朋友圈,对新认识的人或新接触的领域保持开放的态度。同时不断耐心、潜心地思考他们与我们的愿望要如何关联起来。在些人,比如理查德·布兰森,总是带着一个A4大小的“日志”,在与人们见面时快速记下任何他认为将来可能有用的谈话、想法和联系方式。

      除了开放性和机缘巧合,我们还有另外三个策略,虽然不那么重要,但值得一提。第一个策略是有意识地把某个新领城作为目标,并参与其中。我们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新的社交“背景”,例如打高尔夫球、加入自行车俱乐部、做瑜伽、找一份新工作或参与志愿者服务。但很显然,我们不能频繁地这样做,所以一年一项新活动也许是一个合理的目标。

      第二个策略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置身于各种各样的场景,那里有很多与陌生人或泛泛之交进行随机接触的机会。比如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阅读或只是看着人来人往,在热周的场所逼狗,带着或不带笔记本电脑光顾一个特定的咖啡店,经常去俱乐部、酒吧、餐馆、书店、市场或其他人们聚集的地方。人们在特定的场所开展社交活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直到1999年雷·奥尔登堡才创造了 “第三空间”这个短语(继“家”和“办公地点”之后)来描述我 

      第三个策略是为了满足迫切的需要而采取的特别行动。例如,如果你迫切地想换工作,就应该利用起一切现有人脉,恢复旧联系,建立新连接。比如朋友的朋友,他们可能和你的目标职位有关联。(在线社交网络也可以派上用场。它可以显示你的人际关系链,以及一条你想要的引荐路径,这些都是通过其他方式永远不会发现的。)

    最后,除了以上这些,我们不要忽视将认识的人联系起来这一点,因为他们相互认识以后可能会产生更好的结果。这是做一个小小的超级连接者的第一步。



      弱连结就是指生活中哪些我们不太熟悉的人,可能是点头之交,可能是朋友的朋友,或者是过去的邻居,可能只是一面之缘,但他们能给我们带来知识,机会和意向不到的惊喜。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了六度分离理论,指的就是,生活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平均只需要通过六个中间人,就能与全世界任何一个人建立联系。这其实就展示了两个遥远的目标之间,弱连接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当你遇到一些问题,麻烦或者困扰的时候,通常会条件反射般,去找身边亲近的人寻求帮助。这个亲近的人,也许是你的配偶,也许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也许是你的闺蜜,也许是你的同事,总之就是你特别依赖的人。

      当我们强拉朋友来提供帮助时,可能会出现愿意,但并不是最合适的人。就比如你想去挑战马拉松,请问是你最好的朋友,还是一个挑战了全球马拉松的职业人士给到你的一些帮助大呢?这里面的问题是,你的好朋友,很有可能没有参加过马拉松的经验,他给不到实质的帮助。有时候泛泛之交比那些强连结更能给我们带来知识创新机会。所以通过弱连结就可以帮我们找到最合适的帮你解决问题的人。

      比如我自己一直想开发自己的课程,我找我老公就不合适,虽然他有专业,但是他不懂如何做课。这个事情就是一拖再拖也没有去做。后来我就通过参加周老师的训练营而做出了自己的课程。

      既然弱连接有这么多的好处,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弱连结储备库呢?

      原文里有讲到最主要的方法是保持一个广泛的朋友圈。要经常去接触新的领域或者圈子。并且和自己的目标愿望联系起来,关键时刻这些资源库就能够发挥到你想象不到的价值。根据原文的内容我提炼总结了以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步入手去培养自己的弱连结库。




1.开放心态。从内心愿意接纳新朋友或者新领域,能够很快的很快融入不同的新的圈子。

2.加入圈子

<1>加入一个新领域。

      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年新加入一个领域。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成长或者其他感兴趣的圈子。比如我自己这些年加入的圈子有拆书帮,IP圈,业主圈,露营圈,瑜伽圈,直播圈,美学圈,书法圈.....有线上有线下。明年计划深入传统文化圈。

<2>创造随机场域。

      在咖啡厅,茶馆,书店,健身房等各种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有很多这样可以随机交流的机会,随意好过刻意。

      在2020年疫情的时候,我就主动加入了志愿者,帮医护人员对接住宿,因为当时现状是医护不敢回家住,很多酒店把房间,房东把房子腾出来给医护住,就觉得特别暖心。我每天就是电话微信联系房东,医护人员。帮他们对接住宿。就这样认识了差不多100多个医护人员和二三十个房东还有酒店负责人员。当时做这些事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人在兰州,也做不了太多,又很着急,就想着可以做点什么。

      没有想到这些人后来就成为了我的弱连接库,因为我的客户经常会遇到一些医疗就医问题,都会找我推荐医生,挂号就医,住院安排床位。我就经常找他们寻求帮助,他们也都非常乐意帮忙解答。其实我平时也没有怎么刻意去维护这样的关系,就是在朋友圈里,相处彼此都很舒服,他们也会咨询到我的专业领域,我也非常乐意帮他忙解答出谋划策。这就是我自己通过创造随机场域二建立弱连接的案例。

3、关联资源。

      每当加入一个新的圈子,或者先认识某个人的时候,在沟通中可以快速的记下备忘录,对你帮助的想法,对方的特质,资源,专长,联络方式等等。同时定期进行资源匹配,把你的这些人脉资源介绍给彼此相互认识。

4、利用资源。

      当身边有了这些资源库的时候,平时要多去利用资源解决问题,可以是以自己寻求帮助,也可以是为他人寻求帮助。也可以是给对方提供帮助。我就经常找我的医生护士朋友帮客户安排床位。

      只要你想扩大自己的人脉资源,你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建立你的弱连接库。


    有人可能会想,我不想要有这么复杂的关系,我就想简单点。那你可能有一个误区,以为弱连结就是要认识很多很多的人。其实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不同来选择。有的人需求可能就是简单社交关系,有的人可能就是想破圈。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可以通过弱连接来实现。只不过程度不同。


      还有伙伴可能有疑问,维护这些关系会不会太花时间精力。 相反这些弱连结还没有强连结花费时间精力大,强连结需要各种人情世故打理。而弱连结只是一些泛泛而交,不需要刻意去维护关系,在建立弱连接库的时候你就有删选,有价值的连结来自自然形成的连结和令人惊讶的亲和力。

      你们可能就是因为单纯的爱好,或者某个群体比如宝妈而聚集在一起。或者彼此个性上的吸引。你们连结的基础是有共同的场域。不需要背负任何必须联系的义务。



      在过去的经历中,你有没有没有通过不太熟悉的人而获得帮助的经历呢?

      如果你也想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在未来一年内你会如何去运用这个方法去建立自己的弱连接库呢?



      建立弱连接库其实是一个长远的布局,如果你想改变你的现状,或者是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库都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去建立自己的弱连接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