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自我的觉醒》读后感
1.给自己一个机会
傅佩荣先生讲的故事:他在荷兰教书时,母亲节那天晚上,演讲完回到宿舍已经是11点钟,周一早上还有课,忙了一天也累,很难再读书,打开电视立刻看到一场表演,台上是整个管弦乐团,台下坐着几万人,准备演唱的是波切利。
波切利是谁呢?居然这么多人演奏,这么多人来听,应该是特别有水平吧,那就给他一个机会,听听他唱的好不好。结果从开唱第一句之后,就动弹不得,坐在沙发上,一个半小时里一动也不能动。
原来是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
第二天上课,正好讲孔子对音乐、对审美修养的见解,于是给学生提到这一段看电视的心得,学生们也很感动。
后来回台湾时,学生们送老师一张波切利的CD,此后余生,听波切利唱的每一首曲子,都觉得非常的熟悉亲切。
《论语·述而》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转换成白话大意是说,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很长时间吃肉感觉不到肉的滋味,他感叹道:“我想不到音乐之美有到如此境界的!”
可曾有一首音乐打动过你?
2.礼乐里边藏着快乐
《论语·季氏篇》:“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颖达疏:“言人心乐好损益之事,各有三种也。”人的喜好,有益的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有害的喜好也有三种:以傲慢得意、游手好闲、饮酒狂欢为快乐。
乐节礼乐,节制礼乐。因为时空距离太过遥远,生活方式差距很大,所以今人很难明白。
乐节礼乐,简单讲,就是用礼乐来调节生活,并以此为快乐。要守礼也要听音乐,“礼”代表人与人之间的规范,就是关系、角色界定之后的分寸,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即是分寸。“乐”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共鸣,也就是大家之间的情感交流,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沟通有默契。
人际交往或与人相处,有分寸,有共鸣,有默契,以礼乐来调节的生活是快乐的。
第二种快乐“乐道人之善”,以喜欢说别人的好处为快乐,这种快乐可以化解很多人际相处的问题。第三种快乐“乐多贤友”,以多交杰出的朋友为乐,这样会让自己肯定自己,上进成长。
《论语·雍也》里有句话;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世俗解释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傅佩荣先生认为,“以上”两个字应该翻译成“愿意上进”——中等程度的人愿意上进,你才可以同他谈论高尚的道理,假如他不愿意上进,自甘于往下堕落,就不要同他谈论高尚的道理。
我觉得,这才是孔夫子的本意。
3.哲学家的人生态度
所谓“哲学家的态度”,是说可以理性思考自己见到的事实,在不了解事实以前不做任何判断。了解事实的意义在于,这种了解本身就可以带给自己一种解脱,也就是因为了解而不再有任何拘泥与束缚。所有矛盾冲突,理解对方,便不会生气、抱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古希腊哲学,伊壁鸠鲁学派,倡导快乐主义,主张人生应该学会快乐。
快乐主义认为,要真正快乐,就需要仔细思考如何避免因小的快乐而带来大的痛苦。温和的节制欲望,过一种比较平静、安详的生活。
多去思考,设法了解、观察所发生的事情,但尽量避免介入。因为一旦介入之后,就会掺杂个人欲望,马上就会有得失,得失一旦出现,便会陷入冲突,身不由己。
活在世界上,不顾一切追求快乐,到最后却产生各种痛苦,等于拿自己的生命做实验。
所谓“中庸之道”,是由于你的智慧能掌控你的生活,而使生活中的一切,都呈现适当的、和谐的关系。比如,该说话就说话,该做事就做事,该说几句就说几句。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其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
知易行难,中庸之道那个度其实很难把握。退而求其次,狂者狷者亦可为之。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有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是指很有自信,很有理想,但是有些眼高手低的人;狷者是指受过教育,有格调,有所不为的人。所谓“格调”,就是有许多事情,他不是不能做,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做。
狂者狷者,依然是有原则有底线之人。
4.赋予自己的生活以价值
面对逆境的四个方法:
一、“让我喘一口气,不要逼我”。有信徒问师傅,我的孩子读书太差怎么办呢?师傅回答说乖就好。另外一个人接着问,我的小孩读书不好又不乖怎么办呢?师傅说有就好。相比较而言,总会有个更坏的情况,它没有发生,这样想想就应该开心。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就是如此。
二、凡事有因必有果。遇上任何事情,一定要思考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原因何在?假如你已经受到了某种伤害,而又没有学会一些教训,那不是双重损失吗?
三、由局外人看问题。别人看你,只是每天发生许多意外的人之一而已,对你不会有特别的同情和关怀。发生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从局外人看自己,这样才会比较客观,比较超然,比较容易化解负面的情绪。
四、练习放下。有钱人离开世界的时候,绝对比一个穷困的人更痛苦,除非这个有钱人有高度的精神修养。
化解压力三原则:一、管理时间,着手安排该做的事;二、明白自我限制,该说不时说不;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勇敢的向别人开口。
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全力以赴,专心去做,把它本身就当成是目的,而不再是为达到别的目的的手段。它会让你在任何地方,都能开展出一种新的局面。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本身就具有意义,它不是过度的或可有可无的。
价值原则上是“呈现”而不是“事实”。
什么叫价值?自觉某种东西比较好,对我生命有所帮助,那么它便有价值。
5.不休不卧与心存感激
《吕氏春秋》故事,中牟这个地方,有草野之民名叫宁越,他整天在田间耕作,觉得十分辛苦,就问自己朋友,怎样才能脱离这样的艰辛生活呢?朋友回答说,学习,苦读三十年就可以发达。于是宁越说:“让我用十五年走完这段路程吧。别人休息,我不休息;别人睡觉,我不睡觉。”
就这样,他苦读了十五年,最后成了周威王的老师。箭飞行的速度很快,但射程超不过两里地,因为它会停下来;人用双脚走路的速度很慢,却可以到达几百里以外,因为脚步没有停下来。宁越凭着自己的才能,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诸侯的老师,难道不应该吗?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前途茫茫,峰回路转。之间是勤学苦读,不休不卧。
关于生活态度有两句话:
第一句,“结局好,一切都好。”意思是说你要努力以赴,并且对任何有限的结果都要心存感激。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所以我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个结果,我都会肯定前面各种努力是很值得的。这样想的话,对人生任何一点点小小的成绩,都会觉得开心。
第二句,“现在就做,不然永远不做。”事前尽量不要犹豫,事后也尽量不要后悔,一件事归一件事,这件事做完之后立即整理,在记忆上存盘,在心情上存档,然后接着去做下一件事,这就叫做效率。
6.君子无私
作为君子,需要现有高度的觉悟,有自我、有自由,然后选择正确的路去走,走很久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君子。君子表现的主要特色,就两个字,“无私”。
所谓“无私”,不是说我要去爱别人,而是我要把自我化解掉。功夫向内去做,把我的自我的意识,自我的需求,自我的一切,尽量放淡、放低、放轻,然后化解掉。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开诚布公,小人偏好同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与别人可以和谐相处,各有各的意见,大家互相尊重,而不会要求一致,小人则相反。
一个人成为小人,最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立志。与之对应,一个人只要立志,就已经开始走向君子。立志发挥人性的潜能,让我们的人格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完善。
你只要经常想到自己所立的志向,就等于是一颗心放在自己手上。
7.修养不过是拼命忍耐
《世说新语·雅量》故事: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遐正戏,不时为饮,司马恚,因曳遐坠地。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暗当故耳。
裴遐到周馥家中作客,同别人下围棋,周馥手下有个武将过来给他敬酒,他只顾着下棋,没及时喝酒,武将很生气,上去撕扯,将裴遐从座位推倒在地上。他站起来回座下棋,举止和平时一样,连脸色都没变,在场的每个人都觉得他的修养风度很了不起,被人推倒都不在乎,爬起来还能继续下棋。
过后王夷甫问裴遐:“当时你怎么能做到不生气呢?”裴遐回答:“只得拼命忍耐而已。”
雅量指宽宏的气量。魏晋人讲究名士风度,读书人会要求自己注意举止姿态的旷达潇洒,更强调七情六欲都不能在神情态度上流露出来。不管内心活动如何,只能深藏不露,表现出来的应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也就是说,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做到这样才不失名士风流。
知识属于认知,修养属于行动。所谓“修养”,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勉强自己去做一些该做的事。“勉强”这两个字就是修养的秘诀,我们有时羡慕别人修养好,却不知道它是从“勉强”中得来的。
没有人生下来就有修养。修养,也没有别的秘诀,就是拼命忍耐,勉强自己,等习惯之后成为自然,修养也就不一样了。
8.高峰经验与如如经验
所谓“高峰经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会有某些片段时刻,让你忽然觉得生命很完美。这种当下很完美的感觉,也正是“平常心就是道”的感觉。
诸如在山顶海边,看见日出那一刹那间的感动,好像生命的意义在这一刻,豁然开朗呈现出来。
诸如梦到自己变成一只蝴蝶或置身星空之下,心灵触动的一刹那,会觉得自己与宇宙合而为一。仿佛回到生命的原始出发点,看到宇宙万物的真相。
“如如经验”就是:现在这里发生的事实,就是它应该发生的,这就是理想,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完美。事实上是怎么样,就等于理想上应该怎么样,“如其所是”叫做“如如”。
所有发生的事就是如此,这就是我的生命,我要面对它,也要珍惜它。
日顺其常,福莫大焉。
9.超越限制的人
尼采解释“超人”为“走过去的人”,意思是说,你要设法将自己生命的潜能开发出来,从身体到心智、再到灵魄,一层一层往上变化。能够一直往上走的话,人的生命就更能超越外在条件的限制。
人生其实很简单,就看你受到多少条件控制。条件愈多的话,你就愈不自由。这样的条件包括金钱、名声、权力、地位等等。比如财富很多的人并不自由,如莎士比亚所说:有钱人很辛苦,“就像一头驴子驮着沉重的金币,走完他的人生”。真是辛苦啊!
当然,有些人恐怕会说:“我宁可做这种驴子。”如此夫复何言,我们也不必多谈了。
人生的快乐在于两件事,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二是享受你所有的。
一个人的高度,由他的态度来决定。
凡走过的,必留下足迹;凡奋斗的,必经历成长。
这篇文字,是自己读傅佩荣先生《自我的觉醒》一书的读后感。
孟子说过一句话,叫做“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读一本书,且读且思,整理心得并写下来,只是想利益有缘读到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