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写得进这个民国系列的女子大多是比较牛的。
有画家、有文学家、也有研究者,还有类似林徽因的建筑类的精英。
然而,所有的这些同志,在她的面前都是渣渣。
因为她是搞核弹的,二战日本广岛被炸那导弹的核心部分有她参与的。
她有太多的称号: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世界物理女王”、中国的居里夫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奖者、多所院校荣誉博士(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色列诺贝尔奖”沃尔夫奖首位获奖者。
还有一个身份,她是袁世凯的孙媳妇。
够了,就这个,足以让她成为民国才女之首。
在外国这么有名气的人,在中国大概99%以上的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号人。
她就是吴健雄。
01
1912年,吴健雄在江苏太仓出生。
不得不说,她有一个好父亲。
她父亲吴仲裔起名字有一套,生了四个娃,合称为“英雄豪杰”。
她是吴家二女儿,就叫吴健雄,而其他孩子则是吴健英、吴健豪、吴健杰。
吴仲裔给孩子起名是小事,关键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大大厉害。
——吴仲裔亲身经历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复辟帝制、军阀混战、内战抗战等风云变化,还活着,懂得反思。
——事实证明经历过这些事的他是一个思想开明,有见解,有胆识的人。
——他还在镇上创办一所女子学校,起名“明德”女子学校,一视同仁、不收任何学杂费。
她的母亲樊复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孩子们培养成材,而吴健雄是唯一的姑娘,更加重视教育,而不是溺爱。
有这样的父母,这个姑娘的成长真的不用太担心。
最关键,她自己特别争气、特别努力。
02
1923年,她11岁那年,从明德女子学校毕业后,她到离家50里外的苏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她遇见除父亲外的另一个重要的男人:胡适。
胡适曾三次到苏州女子师范学校讲座。
每一次讲座,吴健雄肯定会到场听。
而他们之间的缘分,也始于此。
胡适这位同志,博学风雅,当时的迷妹特别多。
——陈衡哲算一位,后面会介绍的。
——苏雪林把胡适视同为老师、长辈,爱护和守卫,为了胡适她不惜成为一生的反鲁斗士。
——曹诚英,他的表妹,与他在杭州同居过一段时间,后来流产、出家悲苦一生。
——林徽因、陆小曼等等姑娘,或多或少与他有些关系。
在第三次讲座时,吴健雄曾向胡适提问:维新变革既然是好事,为何被镇压呢?
胡适告诉她,因为袁世凯的告密,使得维新变法被镇压。
1929年,17岁那年,她从苏州女师毕业,吴健雄进入上海公学学习。
只有一个原因:胡适是那所学校的校长。
胡适新思想深深影响吴健雄,她对胡适老师有一种仰慕无比的情感。
这一份尊重和爱恋曾是她勤奋学习的动力。
所以,她忙着学习,所以没有恋爱。唯一有的是对胡适的仰慕之情。
03
胡适这边,对吴健雄这位女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
有一次考试,吴健雄提前交卷。
监考老师胡适打开试卷看到的答案非常惊讶,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历史懂得这么透彻。
于是,胡适开始关注这位叫做吴健雄的学生。
两人就有了师生之间的辅导、勉励。
胡适在学术道路上对这个女弟子给予了很多建议和帮助,这位引路人,经常鼓励她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04
1930年,吴健雄正式进入中央大学就读。
她一开始学数学,后来喜欢物理,第二年转到物理系。
1934年,从中央大学毕业,成绩全校第一。
我写了这么多的民国往事,我发现一个规律:
牛人是不分专业的。
还有,做事是非常规的。
1935年,在胡适的推荐下,吴健雄去了中央研究院上海分院,做物理所指导老师顾静微的助手。
1936年,又因顾静微的推荐,去国外深造。
这就叫机会,历史是一个选择题,选择A,分叉点就从A开始,从无回头。
女儿要出国,父亲舍不得,但是,吴健雄坚持要出国学习。
只是,她不知道,24岁的这一次离别,是她与家人的最后一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05
1936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4年后,她取得博士学位。
除了一生感恩和仰慕的胡适老师外,她有三段可以言说的感情。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从不轻易做选择,而一旦做出选择,便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
结婚后,她的丈夫也会调侃说吴健雄的感情是在做选择题。
正确的废话。
吴健雄真的这样的干,在感情上也体现出一位物理学家的严谨和比较。
第一位:威尔森
这哥们儿曾向吴健雄表白过,她没有拒绝。
相处了一段时间,吴健雄觉得他比不上袁家骝。
一比较就失败,很快这哥们儿直接OVER。
第二位:斯坦利
犹太人,这哥们儿属于典型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类型,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时常常名列前茅。
吴健雄对他多少有点崇拜,甚至有些好感。
当斯坦利向她表达爱意时,吴健雄没有拒绝。
他接送她上下课、下馆子、逛马路。
她与他一起出去,曾拉过手。
这段恋情,在多年后未被提及。
如果要做夫婿,他不算最佳答案。
第三位:胡适
为什么放在第三位,因为太重要了。但最终没有成行。
婚前的他们关系谈不上亲密,但是也比较微妙。
——胡适去中央研究院上海分院看望吴健雄时,曾支开陪他的所长,单独与吴健雄聊了很长时间。
——胡适专程去美国伯克利看完吴健雄。
——吴健雄坐车五天四夜去纽约专程看望胡适。
——吴健雄写信给胡适道:“刚在电话中替你道别回来,心想您明天又要‘黎明即起’的去赶路,要是我能在晨光曦微中独自驾车到机场去替您送行多好,但是我知道我不能那样做,只能在此默祝您一路平安。”
——1962年2月24日,台北中研院院士酒会,胡适发言时仰身倒下,摔到地上,吴健雄现场悲痛万分,泣不成声。
——1962年2月25日,吴健雄到殡仪馆瞻仰胡适遗容,“全身发抖,悲伤尤甚”。
——1965年,吴健雄伉俪再度赴台到胡适墓前扫墓、献花,参观胡适纪念馆。
——1997年,吴健雄在纽约病逝,按其遗愿安葬于苏州太仓浏河,与胡适之墓隔海相望。
这一段师生情谊扑朔迷离。
我相信,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也是相互扶持的。
第四位:袁家骝
袁家骝是袁世凯“二皇子”袁克文的公子。
他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物理学家,在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系统研究上卓有成就。
在吴健雄骂袁世凯不是东西的时候,她没有想到遇见了他的孙子。
她后来描述他是这样的:
——一个出生于军阀世家,却并不像靠这个博取世人眼球的男人。
——一个为人聪明,老实巴交的男人。
——一个为人处事,爱走正道,绝不投机取巧的男人。
论证清晰,得出结论:
他是吴健雄生活中最值得依赖的男人。
选择题做完!交卷。
1942年5月30日,吴健雄与袁家骝结婚了。
这一年吴健雄30岁。
两个物理学家的牵手半个世纪。
时间也证明了吴健雄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就是胡适老师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不仅在事业上适用,也适用于感情。
这一对夫妻
06
在事业上,吴健雄无疑是一个比较拼的人。
劳伦斯曾说,她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他们搞科学的,就要有她那样不怕苦、坚韧执着的精神。
1942年8月,吴健雄婚后3个月。
美国制定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她顺利成为“曼哈顿计划“的成员。
吴健雄那时已崭露头角,她的老师美国“原子弹之父”——这项计划的主持人,奥本海默对她非常的赏识。
还有一位对吴健雄也有很大帮助的人。。
他就是1959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塞格瑞。
他们共同发现了对铀原子核分裂连锁反应有关键影响的惰性气体“氙”。
吴健雄就有关研究结果写篇论文,前列塞格瑞的名字准备发表,塞格瑞发现后删去了自己的名字。
论文便以吴独自署名的方式在美国最有权威的《物理评论》上刊出,奠定了她在物理界的地位。
1958年,普林斯顿大学将名誉博士学位第一次授予一位女科学家—吴健雄。
在美国的她不断取的一个又一个新的成绩。
在做实验
07
这么多成绩也抵挡不住想回国的心情。
1973年,中美因乒乓球建交
她已离家37年,已是61岁的老人了。
这些年,父亲离世、母亲、叔叔、弟弟的相继去世。
物是人非事事休、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中。
父亲是搞教育出身的,她打算为教育做点什么?
既然父亲不再了,他留下的仅有明德学校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守护好它。
——1988年她父亲吴仲裔百年冥诞,她捐出多年积蓄100多万美元给学校,设立吴仲裔奖学金。
——她为优秀教师进修提供奖金。
——她遇见名牌大学校长时,还跟他们“求情”,希望他们能接受明德的毕业生。
——在南京大学设立吴健雄奖学金。
——在东南大学设立吴健雄实验室。
她谈不上是伟人,但是用自己的行动超越自我。
09
1997年2月,吴健雄中风去世,享年85岁。
遵照她本人生前的愿望,吴健雄的骨灰安放在她的故乡中国江苏苏州。
国内很少有人了解的这位民国女子,一生为人类的科技贡献不低于同时代的任何人。
她的一生,没有过于动荡不安。
她的一生,就是上学、研究、结婚、有成就、回国为教育做一点事。
比普通人的一生多点成绩。
但是我看到:
一个女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坚韧、能力和睿智,她从未放弃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一个女子在面对选择时的独到的做法,选择出国深造、选择生活一辈子的老公,有运气的成分,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呢?
一个女子在面对悲欢离合人生中的一种情怀。
一个女子的一生,是不断选择的一生,不断抓住机会的一生。
她的一生,就是睿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