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木匠琰,收了三位徒弟。
有一天,琰的大徒弟松鞘问他:“怎样才能把木料刨得平整又漂亮呢?”
过了片刻,琰取了一块锯好的木料和一块刚伐的圆木,然后把锯好的木料同圆木一同放在锯床上,便对松鞘说:“你将墨绳先以这块锯好的木料为标准,再施加在这块圆木上面,就可以将它刨得平整又漂亮了。”,松鞘顿时明白了。
过了几天,琰的二徒弟涪矜问他:“怎样才能将榫和卯做得非常匹配呢?”
琰回答道:“先把尺寸合适的卯凿出来,然后再去做榫头,这样去每削整一点榫头就可以与卯进行比对,渐渐地便可以匹配了。” 涪矜恍然大悟。
还有一次,琰的三徒弟善在河道旁问他:“我们学习木工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琰思考了片刻后回答道:”河水之所以能够朝同一方向流动,是因为有河道的局限;木头的表面之所以能够均匀光滑,是因为有木工的规范。巨大的古木能够变成小小的凳子,粗壮的树干能够变成有棱角的桌子,这不就是天地间所应有的法理吗?我们学习木工不仅仅是为了成为公输子那样的人,也是为了参悟人生的哲理啊!“
后来,松鞘在黄河一岸专门为别人制作木剑,涪矜成为了技巧娴熟的竹工,善成为了齐国有名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