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思考的自由度在两个方面受到限制:知识面局限和思维方式局限。
怎么完善知识面?要多听多看,但要避免海绵式思维方式,不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批判和拣选。如何破除思维方式局限?首先要意识思考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不是一闪而过。因为“旁观者清”,所以要练习自己成为自己思考的旁观者。
怎么训练自己做自己的盘观者呢?一种是冥想,练习体验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另一种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练习旁观我们的思考过程。这两种的区别在于,冥想只是感受我们自身的感受而不去评判。但批判性思维却要求我们像一个检察官那样,不断检验和评判自己的思考。
总之,批判性思维不是要求我们一开始就对我们面临的问题推导出完美的结论,而是带着问题意识,面对一个结论去推导,经过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去检验结论是否站得住脚。批判性思维是对结论背后的思考过程的再思考。
(其实这种对思考的再思考,就是哲学。关于哲学的再思考论述,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有精彩的论述,这里我就不当知识的搬运工了。)
我目前的思维定式,可能用思维缺陷更加准确一些,就是会在思维的过程中刻意“加大”、“加全”。而在“加大”后,结论会变得模糊,不精准,这种模糊会放大验证结论的范围。当结果发生后,很容易拿放大的验证结果去跟结果比较,结果都是满意的,从而更加巩固了原有的思维定式。
改变,从今天开始,一天进步一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