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
菜做得好坏,调味是关键,尤其是盐的把握,多之一分则咸,少之一分则淡,调到恰如其分就美味可口了。过窄窄的独木桥,往往要张开双臂,目的就是调节平衡。再说服饰,搭配得好就会有化学反应之错觉。0.618,这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字,直觉突出或经验丰富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往往会阴差阳错因缘际会地调到了这个点,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杰出作品无论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还是中国古代的兵马俑,它们的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都不谋而合地验证了1比0.618的比例,她有个贵重的名字:黄金分割率。山清水秀,山重水复,山环水绕……山山水水,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山与水的调配,它不用说话,就是诗就是画就是哲学,所以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杜甫的画如何不得而知,想必不差,你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颜色调配得多好。
吃穿有调节,艺术有调配。人生当中怎可能少得了不断的调整呢?
屈原写《离骚》,王逸认为是离别的愁思,“亦余心之所善兮,其九死犹未悔”的屈大夫完成里惊心动魄的千古一跳,自沉汨罗。而贾谊呢?写了一篇《吊屈原赋》,看似替屈原发牢骚,其实是为自己鸣不平,年仅33岁就抑郁而死。约1200年后的苏轼写了一篇《贾谊论》,认为贾谊悲剧的原因在于不能“自用其才”、“不善处穷”、“志大而量小”,并强调“有所待”、“有所忍”的生命修养,苏轼分析贾谊,何尝不是为自己开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他调整好了。
王阳明在触怒刘瑾被仗打四十后贬至贵州龙场,在这里,王守仁没有气馁,潜心领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人生没有山穷水尽,贵在不断更新自我。在伊恩·莱斯利的《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里说:“我们越来越少或从不去学习对一个物体、一个人进行深究。在这个信息获取的不平等性终将被消除的世界里,一种新的分界线开始浮现——有好奇心的人和没有好奇心的人。”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宣称:“上帝为有着好奇心的人打造了地狱。”今天看来,自我人为设置的牢笼才最可怕啊。
“哀莫大于心死”,好奇心这种思考力实在不容浪费。人们总是一味往前赶,何必那么着急呢,总会有达到的那一天,朱光潜引用阿尔卑斯山山脚下的指示牌告诉我们:“慢慢走,欣赏啊!”人只能活在“当下”,在每一个当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生命有限的长度里才可以不断增加厚度 既“活着”,还要活出滋味,一直走着,偶尔也抬头看看星空。
伊恩·莱斯利说:“人们知道得不多的唯一原因是他们并不太在乎,他们不好奇。没有好奇心是最少见、最愚蠢的失败。”“学不可以已”,让好奇心引领人生不失是一种最佳的调节方式。而怎么保持这种好奇心呢?“在排除物理原因对大脑痴呆的影响后,那些终生都保持着大量阅读和写作习惯的研究对象比起只有平均阅读量和写作量的对象,其智力衰退的速度会减缓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