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做贼心虚!”,孩子们边喊边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个“做贼心虚”把我整懵了,孩子们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事情还得从课前说起。
下午第二节是劳动课(语文老师兼小科),我快步走到教室外,听见室内有议论声,推门的刹那,声音停止了,一进门,全班不约而同响起了掌声。
我好生纳闷,询问原因,孩子们的状态跟我相反,显得尤为兴奋。我接着采访鼓掌的孩子,一个平时活泼的女孩显得非常调皮:“老师,我的回答是‘请老师回答为什么要采访?’”接着一个孩子做着鬼脸说:“老师做贼心虚!”,紧跟着几个男孩女孩都跟着边说边笑。
“今天孩子们竟然跟我开这样的玩笑,真是莫名其妙,不可理喻。”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尬聊中继续上课。
我让孩子们拿出劳动课本,开始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关于如何和面、擀面条。孩子们一听到这节课的内容,立马安静了下来,于是我们交流在家里和面、擀面条的经历与感受。
经了解得知,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和面,有一半的孩子会擀面条、切面条,有部分孩子看过大人用不同颜色的菜汁和面,且学过。真没想到,不管男孩还是女孩,竟是家务劳动的小能手。
一节劳动课,孩子们兴致高涨。尾声环节,我又重提开始上课的采访话题。孩子们吐露真言了:“老师,我们以为你要占课上语文。”“我什么时候给你们占课了?这不是我的强项。”我笑着回答。“老师,我们知道您不会占课,就是担心,因为别的老师都会占课。”
“原来如此啊,不是我做贼心虚,而是你们做贼心虚啊!”教室内又一阵哈哈大笑。
这一群小机灵鬼,真是让我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