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规教学:《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反思
进步:本周我进行了《不同材料的餐具》这节课的教学,这节课我设置的情景是:董老师要去超市买餐具,超市里的餐具玲琅满目,可以选择哪种材料?你有哪些建议?说一说你的理由。从小朋友们的认知出发,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有“需求和选择”关系的思考,从刚开始大部分小朋友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不同材料的餐具。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以后,他们能够将材料的特点和需求所对应的功能相联系起来。
问题:在这节课中,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研讨,我发现轻和重这个概念其实是相较而言的,是非定量的,所以在处理的时候,我让小朋友们强调了和什么相比。但是这样比较以后,感觉花费太多时间,而且小朋友们的学习重点会被干扰。
二.专业学习:《研读课程标准》讲座笔记
课程标准作为纲要性指导文件,在以前读书的时候其实会接触比较多。进入一线教学工作以后,反而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钻研和贯彻。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本周借着杨老师的分享机会,我继续学习了一下新课标,有一些收获及思考。
收获及思考:
1.跨学科概念: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在真正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单独靠一个学科的知识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像科学家一样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联系多个知识,有一个整合运用的能力。我们的科学课就可以通过1个点(现象、事物)切入,联系和整合多个跨学科的概念。从一个科学问题出发,解决后可以变化的迁移应用到其他的问题上,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
2.新课标中核心素养板块:(1)要区分科学观念与科学概念;(2)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可以从这些入手:鼓励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有自主的学习意愿、落实实验参与实践、鼓励和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可以发展:模型建构思维(让思维可视化)、推理论证思维(事实-证据-解释-见解)、创新思维(新的角度、新的办法);(3)探究实践,落实八要素,设计实验和探究记录的时候去逐条确定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