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看书的时候总是喜欢折角,即使很薄的一本书看完之后也会至少增厚了一倍。其实是因为懒惰吧,喜欢的句子懒得摘抄,随手一折,省时又省力。
今天是个凉爽的秋日午后,躺在沙发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便起来想找点事情做。踱步到书桌,随手从小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书顶上竟然有薄薄的灰尘。可想他们已经好久都没有被宠幸了。并不怪我,自从有了kindle,纸质书基本上就很少买了。记得大一的时候买书买的很疯狂,室友天天逛淘宝唯品会,我则是亚马逊的忠实粉丝,好不容易攒几个零花钱,都默默贡献给中国出版行业了。
看过很多书,但要是复述内容,恐怕早已忘了大半,甚至有很多深奥的内容到现在都不曾理解,比如柏拉图名作《理想国》,云里雾里啃了一个星期也不曾参透一星半点,遂放弃。安慰自己,如此盛名的著作作,并不是我等凡人就能随随便便参透悟懂的,还是放回云端,神圣的参拜吧。
小的时候喜欢童话故事,到现在依然清楚地记得,在每个不被允许看电视的周末总是慵懒的躺在沙发上,啃着方便面,津津有味的看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本书就能让蹦蹦跳跳的我安静一整天,有零食吃着就更完美了。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无声告白》封面的寄语,一句话概括了整本小说。看完最后一个字,才终于明白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当跟随文字一步步深入到李先生一家的内心深处时,我看到无声的压力沉重的覆盖在每个人身上。性别和种族歧视,自己没完成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冲突。我想呐喊,大声的说不,可面对父母热烈的目光、殷勤的举动,已经冲到喉咙的话语就这样生生的被扼住,重重的跌落回心脏。我只能用最幼稚,最不可原谅的方式无声的成为真正的自己,我是莉迪亚,家中经常被忽略的老二,却默默的承受着本不应该承受的一切。谁都没有做错什么,可结果却总是错的离谱,不断的对他人对社会妥协,真正的自己也慢慢被打磨的消失殆尽。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冬季的某个夜晚,十点熄灯之后开着小台灯借着微弱的光才算读完。舍友不停地劝我明天再看,这样对眼睛不好。但还是不听劝阻的我行我素,明明很清楚的道理却不受控制的放不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看不完是睡不着觉的。文采不好,实在想不出什么华丽而又朴实的句子来描述当时内心的震撼,也实在搞不清楚真正的自己怎样才能找到。只能静静的躺在床上,不断的在心底回味这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还啃过马尔克斯的大部头,但拉丁美学并不了解,所以《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也只是读懂了皮毛。最搞不懂的是里面繁琐而又长的人名,不论是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分分合合的孤独家人还是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之间持续半个世纪的爱情,相对于深涩难懂的内容,总是觉得人名才是最需要首先搞明白的。真正独自一人孤独一生的丽贝卡在弥留之际道破自己多年的秘密,“她辛苦多年忍受折磨好不容易赢得的孤独特权,绝不肯用来换取一个被虚假迷人的怜悯打扰的晚年”。
对纳博科夫《洛丽塔》的热爱源于大叔和萝莉的禁忌之恋,可能自己并不是萝莉,也早已过了十三四岁的花季雨季,所以对往昔的回忆转变成了虚空的幻想,对从前平淡生活的无趣嫁接到了书本中。不反对也不赞成,爱情有许多种,有美好而又浪漫的爱,也有病态而又痴狂的爱。显然这段不被世俗认可的爱是属于后者的,但这并不妨碍我病态的喜欢着洛丽塔。最喜欢开篇时那几句广为流传的片段,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喜欢洛丽塔,但并不想成为她,唏嘘不已的是亨伯特单方的爱,而洛丽塔也注定会是悲伤的一生。结尾的时候,亨伯特去见洛丽塔,纳博科夫用华而不实的句子来描述这段注定悲剧的单恋结局“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肯定。昔日的如花妖女,现在只剩下枯叶回乡,苍白,混俗,臃肿,腹中的骨肉是别人的,但我爱她,她可以褪色,可以萎谢,怎样都可以,但我只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同样是爱而不得,毛姆的《面纱》更能打动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费恩对不爱他的妻子说“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我知道智慧将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像个傻瓜。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已之私跟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据我所知,人们在爱上一个人却得不到回报时,往往感到伤心失望,继而变成愤怒尖刻。我不是那样。我从未奢望你来爱我,我从未设想你会有理由爱我,我也从未认为我自己惹人爱慕。对我来说能被赐予机会爱你就应心怀感激了。每当我想到你跟我在一起是愉悦的,每当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欢乐,我都狂喜不已。我尽力将我的爱维持在不让你厌烦的限度,否则我清楚那个后果我承受不了。我时刻关注你的神色,但凡你的厌烦显现出一点蛛丝马迹,我便改变方式。一个丈夫的权利,在我看来却是一种恩惠。” 要多深刻的爱才能做到这般卑微,卑微到丢掉自己小心翼翼的爱着一个内心没有自己的人。张爱玲说“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并不认同这句广为流传的话,得不到回应的爱,该是多凄凉。独自一人的午夜梦回该有多难过。爱是两个人的,若是一个人的爱,从开头就注定了悲伤的结尾。
对爱情观的理解,是师太亦舒的每本书,是《喜宝》里爱和金钱的取舍,是《玫瑰的故事》里红颜命途多舛的坎坷和终觅良人的庆幸,是《圆舞》里等待和错过的圈子..
然而心底最最热爱的是伴随我十多年的三毛,从小学的时候开始看三毛,迷迷糊糊的读不懂深意。直到长大了开始完完整整地读三毛全集,才感受到《雨季不再来》少女的小小心事和对陌生远方的向往。遇到荷西经过爱情的滋润,在大漠,远离城市的喧嚣,前几本的三毛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生活无尽的满足和对现状无穷的安稳的快乐。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快乐的日子急转剧下,与挚爱的荷西锥心死别。从《梦里花落知多少》开始,再妙语连珠的句子都能感受到物是人非的凄凉。爱三毛,爱她不按常理出牌的生活作风,爱她对旅行真挚的向往,爱她不羁的性格和自由的灵魂。
村上春树,川端康成,渡边淳一还有最喜欢的东野圭吾.....柴静有自己目光独特的《看见》,大兵行走江湖轶事众多的《乖,摸摸头》...治愈系心灵鸡汤,张嘉佳、卢思浩、伊心...
看着书架上一本本不同类型的书,翻着豆瓣上自己标注读过的书,偶尔静下来的时候,总觉得还要再多看一点书,才能写出好的文字,才能更好的修炼自己,内心才能更充实。喜欢一个人碎碎念消磨整个午后,一年四季的孤独都不再是惘然。
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呢?最认可知乎上的一个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事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