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解忧杂货铺》,东野圭吾的作品我没有认真读过,原因有二:我怎么可能与二次元人群喜欢同一位作家?我不太喜欢推理小说。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中国版)改变了我对东野圭吾的偏见。就《嫌疑犯X的献身》,推理只是东野圭吾的幌子,他想要诉说的,还是深情的故事。
陈婧是一家快餐店的员工,独自带着读初中的女儿艰难度日。随着傅坚被杀、石泓戮力帮助、昆哥出现,这个洗去铅华的女人不堪的过往被我们拼贴完整:曾经在夜总会工作,在那里遇到了有钱人昆哥,两个人互相吸引后,昆哥试图离开糟糠之妻娶陈婧。但是,昆哥没能离成婚,而陈婧又怀孕了,为了生存下去,陈婧匆匆忙忙地嫁给了傅坚。婚后,陈婧才发觉傅坚赌博成瘾,自己挣的那些钱根本堵不了傅坚赌博捅下的窟窿,只好与之离婚。离婚后,傅坚并没有放过陈婧,一次次地敲诈。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傅坚跟踪到陈婧家里,已是陈婧第四次搬家后又被找到。如果不是傅坚想对陈婧的女儿图谋不轨,也许陈婧会第五次搬家,陈婧会欲哭无泪地继续她的艰难生活。
对,欲哭无泪。没有人让陈婧选择去夜总会的工作,也没有人将陈婧推入已婚的昆哥怀抱,更没有人让陈婧将未婚怀孕的孩子生下来,嫁给傅坚就算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她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说,陈婧在第四次搬家后再一次被人渣前夫傅坚纠缠,是她年轻时一次次错误选择的结果,咎由自取。
多少人的不如意生活,不是咎由自取呢?最看得见的,就是婚姻了,因为,它不像错买了一件衣服可以瞬间丢弃重买一件,它也不像错认了一个朋友数十天数个月数年以后可以将其变成陌路,更不像错选了一次工作可以用跳槽或者自主创业的方式加以改正。婚姻,是一桩需要用漫长的时间来证明对或错的,尤其在当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状态,在此地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在此地的城市基本已经绝迹,不如意的婚姻只能归罪于自己。面对不如意的婚姻,有的人选择离异试图尝试一别两宽,更多的人被各种各样的理由纠缠着选择将日子将就下去。将就的日子苦楚多,那些被网易放到地铁车厢里的歌词以及歌词下方的留言,有人读过以后评论,真扎心呀。是扎心,可是真正的扎心,是被自己选择的苦涩的生活逼仄得想哭都找不到哭的地方!
紧随网易将歌词刷到地铁车厢而来的《嫌疑人X的献身》,让那些想哭又找不到哭的地方的人,可以大哭一场了。电影开始后,暗场,周遭都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只有银幕上的光影在或暗或明地跳跃。当陈婧不得不勒死傅坚,当石泓将绝顶的聪明用在帮助陈婧脱罪的时候,当石泓脖子已经套入绳索而被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意外救下的时候……都是我们可以借机唏嘘、哽咽、抽泣额时候,等到为了掩饰陈婧杀人又去杀了一个流浪汉的石泓与自首的陈婧在看守所了迎面碰到跪地长哭时,我们也可以随之痛哭一场。
被苏有朋改编成发生在中国的《嫌疑犯X的献身》,固然有一身的毛病,作为推理片它的破绽太多,这让人太疑惑了:不是有东野圭吾那么好的蓝本吗?不过,就情感这一条线而言,中国版的《嫌疑犯X的献身》将东野圭吾的人物全都改成中国人,让我们更能产生代入感,从而,更容易让我们在他人的故事中为自己无法更改的错误,痛哭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