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博物馆新馆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智慧三街157号,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1931年后,满洲国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2005年在市府广场东侧修建新馆,仅不到10年时间,此馆就不能满足相关需要,于是在浑河南岸又建设了新馆。
2015年4月底来沈阳面试前,就已经得知位于市府广场一侧的辽宁省博物馆已于年前闭馆,所有的文物搬迁至浑南的新馆,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5月初来沈阳工作后,也没有听说新馆何时开馆,5月16日正在和志愿者朋友们参与寻访老银行的活动时,才偶然得知这天上午辽宁省博物馆新馆便对外开放。
2015年5月30日才抽出空来,一大清早便乘坐地铁前往浑南,之后又换乘有轨电车,经过1个多小时才抵达博物馆门外。
博物馆的外观较为“低调”,并没有过分的夸张,与周围的档案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其他建筑风格一致。四方形的外观,灰白色的墙体,就连“辽宁省博物馆”几个大字,也被隐藏在南边的房檐下。不需要排队领票,经过严格的安检后就可以进入大厅。虽然这里交通不便,四周一片荒凉,连卖饭的地方都没有,但是周末还是吸引来大量的游客。
绕过圆形的咨询台,就是宏伟的序言大厅,四周墙上镶嵌着铜质浮雕,概括出发生在辽沈大地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以主浮雕“文明曙光”为起点,依次为“北土方国”、“开疆拓土”、“华夏一统”、“开发辽东”、“儒风北渐”、“隋唐营州”、“契丹肇兴”、“金代东京”、“九边之首”、“满族崛起”、“东北易帜”、“国歌序曲”。13块浮雕以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系统生动地展现辽河文化的发展史,也是辽博新馆序厅的特别之处,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博物馆上下共有三层,目前只开放了一层的八个展厅,分为临时展览和专题展览两类。尽管如此,还是参观了将近四个小时,才算是走马观花般地看完了,如果所有得展厅都开放,真不愧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地方博物馆。
1、怀袖丹青——中国明清扇面绘画展
扇面绘画是我国及朝鲜、日本绘画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以我国为盛。追溯历史,晋代时人们就注意扇子的装饰,其中包括扇面书画。至隋唐,流行纨扇,以竹木为骨架,糊以薄质丝绸的纨扇,为富门闺阁所喜爱。据记载,自北宋起出现了折扇,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已经有了职业画商和字铺,玩扇、藏扇渐成风气。随着造纸业的发展,至明永乐年,因皇帝喜扇,“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者焉”,于是折扇大兴。至清代达到全盛。乾隆帝曾命画师张若霭将宫内所藏元、明两代折扇三百把编目作序。在民间,有了职业画商和扇庄,经营书画扇.并兼营文房四宝、玩扇、藏扇、渐成风气。
中国的文人画家们素爱在扇面上作书写画,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晋书》中记载书圣王羲之见一位卖六角竹扇的老妇,顿生义怀,就在每个竹扇上各写五字,老妇不悦。王羲之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老妇拿出去叫卖,果然人们争相购买。文人与扇子就是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扇子因为有了书画则成了“怀袖雅物”。明清以来,书画名家大都留下了扇面之作,而这一独特的形式,也成为与卷轴相应的最为重要的书画艺术形式之一。文人借扇面优游酬酢,亦是交往的一种常见谊礼。及至近代,1924年始创于京城的杨仁雅集时贤书画扇面会,曾多次在中山公园水榭举办扇展,梁任公、溥心畲、齐白石、陈半丁等一代名流均有作品参展,开启了扇面艺术面向公众展览的历史。
“辽博”以收藏书画闻名,其中不乏大量明清时期的扇面绘画,这个展览遴选了七十余件精品扇面,其中不乏名家名作。
谷燕
惠山石井
斗鸡
王羲之爱鹅
携友泛舟
2、中国古代碑志展
碑志是指镌题文字的刻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先秦已出现刻石纪事的实例,两汉时期树碑立传的风气盛行,魏晋则开启了后世墓志之端,北魏以后,方形墓志渐成定制。碑志是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体的艺术品,蕴含社会历史、书法、雕刻、人物传记、丧葬礼俗等信息,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
展览中共展出200多件/组展品,时代跨度大,上自汉魏,下迄明清。具地方特点,数量众多,以北魏墓志、辽代墓志中的帝后哀册最具特色。
一方碑志一段历史。本次展览陈列的碑志是我们解读历史,感受文明,欣赏艺术,陶冶性情的珍贵文物,也是中国东北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建设家园历史进程的真实写照。
熹平石经
辽代墓志
辽代帝后哀册
辽代墓志
介绍墓志的触摸屏
3、明清瓷器精品展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千百年来一直浓缩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和创新精神。
瓷器滥觞于东汉时期,历经魏晋、隋唐、宋元瓷业的发展后,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代起,江西景德镇跃升为“天下窑器所集”之瓷都,所烧瓷器的品种、产量、销路均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青花瓷器经元代短暂的繁荣后,在明代得以创新和推广,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永乐宣德时期的铜红釉和其他颜色釉瓷器,技术高妙、气韵雅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瓷业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所制瓷器以精妙严谨著称,且“行于九域,施及外洋”。除沿袭前代的制瓷工艺外,新创的珐琅彩、粉彩等瓷器,美轮美奂,为中国瓷器艺术增添了异彩。
明清瓷器,集中国古代工艺之大成,忠实地记录了瓷工们的不朽功绩,也折射出了创造它们的时代的特有光辉。
“辕门射戟”青花瓷尊
黄底粉彩餐具
粉彩婴戏瓶
粉彩鹿鹤同春壶
矾红高足杯
各类粉彩瓷器
志愿者热情讲解
介绍瓷器知识的触摸屏
“制作”瓷器的游戏
4、明清玉器展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发轫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两汉、唐宋等几个发展高潮,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玉器沿袭唐宋以来世俗化、生活化的风格并加以发扬,尤其是乾隆时期,因玉料资源充足,玉材质地精良,玉器造型规矩,琢磨精致,集历代之大成,达到了玉器史的巅峰。由于历史的原因,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明清玉器数量多,质量佳,品种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玉器的基本面貌。本次展览从玉材种类、器型种类、装饰技法、使用功能、以及仿古与伪古等多角度对明清玉器进行诠释,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观众更好地认识和欣赏明清时期的玉器艺术。
本次展览引导观众从“读玉器”的思路出发,以文物说话,发挥馆藏文物优势,使其各显其能,各施其职,选择典型玉器展品来体现明清时期玉材、器型、做工以及使用种类等各个方面的特点,让观众观后的收获犹如在读一部明清玉器鉴赏的图书。
同时,由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玉器藏品来源不同,既有宫廷玉作的作品,也有民间玉作的作品,将宫廷作品与民间作品结合使用,这是本次展览的特色之一。另外,将伪古玉作为一个重点单元,尽可能地展现各种做伪方法,还采用真伪对比的方式,让观众有更直观的认识。
5、梦里家山——旅美辽宁籍画家侯北人捐赠作品展
自从2010年起,侯北人张韵琴夫妇陆续向“辽博”捐赠绘画和书法作品,共计一百五十多件。这些作品代表了侯先生融汇古今,和谐中西的艺术成就,圆了他海外游子七十年的归家之梦。
侯北人先生从事中国画创作已达七十余载。早年随李仲常习画,在国民政府任职期间,曾求教于黄宾虹、傅抱石、郑石桥等前辈。旅居海外后,与张大千、朱屺瞻、冯其庸等过往甚密,并留下了许多画作及珍贵的书信资料。侯北人的早期作品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后期作品中出现了泼墨及大气磅礴的大面积色块对比,尤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与张大千先生交往后受其陶染,兼受美国抽象主义的影响,画风骤变,为中国绘画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
他的绘画中反复出现长白山、千山和家乡荷塘,诚如先生所言:“则我所追求者,不外是力求家山无比的辉煌灿烂,以响告世人而已”。
6、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名家书画展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大气磅礴,内涵深刻,韵味隽永,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历史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展示了一代伟人卓然于世的个性情怀,体现了世纪奇峰的孤绝特征。
伟人与诗人双兼身份的毛泽东,使中国任何一个当代诗人都无法与他的诗词盛誉相埒。毛泽东的诗词深深感染着这个时代的广大艺术家们,加之他所倡导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极大激发了书画家们的创作热情。在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拜读”、“书绘”毛泽东诗词蔚然成风,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的社会名家书画作品,在诸多文艺创作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书画家、专家学者,有感于诗词中所展现的卓越才思和雄大气魄,创作出一幅幅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的作品,同时也为今人记录了一段岁月,一种激情。
辽宁省博物馆有幸庋藏五百余件以表现毛泽东诗词为内容的书画作品,其名家之广,数量之多,品质之精,在全国各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在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我们遴选出120件名家力作进行展出,和广大观众一同领略毛泽东诗词永恒的艺术魅力和名家书画璀璨的艺术风采。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无限风光在险峰”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7、情满辽河——辽宁民间绣品展
刺绣的历史由来已久,作为高档手工艺品,长久以来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对大多数民众来说,是可见不可得的奢侈品。
清代中晚期开始各个手工行业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刺绣也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与中原和江南相比,东北地区的民间刺绣起步较晚,清代晚期到民国时期基本成熟,种类齐全、花样繁多,格调鲜明。辽宁是满族文化的中心,民间刺绣根植于满族历史文化的肥沃土壤,散发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形成了淳厚、直白、简略的艺术风格。
辽宁民间刺绣源于百姓现实生活,出自市井乡村女儿之手。虽不及王公贵族的奢华精致,但集实用与装饰为一体,质朴、风趣的表现手法,极富感染力。
绣花鞋
披肩
服饰
另外,这里还正在举行“一个意大利记者镜头中的中国”摄影作品展,由于3月份在北京鲁迅纪念馆看过这个展览,所以这次只是瞥了一眼。原来这位摄影师不仅游览了大江南北,而且还来过沈阳,留下了众多珍贵照片。
本人自拍照
参观所获的宣传册
2015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