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学上,或者说通识阅读上开窍比较晚,12岁以前,看过的书种类很少。
大概因为农村的生活环境比较闭塞,从小能接触到的各种资源也不多,所以眼界格局什么的,很有限。
但,回想起阅读兴趣的起始来,还是觉得很新奇。
小学时住在外婆家,外婆有两大箱子“珍藏”,说是藏了几十年,无论生活如何变动,一直保留着。
如今年纪小的孩子大概很少听过,就算听过也肯定没看到过实物——曾经,在我们的历史上,出现过一种书叫小人书,又叫连环画,一般成年人手掌大小,薄薄的。每页都是图加文字的形式(主要是图),有黑白,也有彩色。
通常一本就能讲完整一个小故事,长一点的就分成上下两本,最多上中下三本。
那是像我外婆这种只念过小学的人,也能看懂的书。所以就算在文化教育不太普及的农村地区,也并不罕见。毕竟,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这种书还有政策宣传的作用。
不过,在我看到这种小人书时,外婆曾自豪地说过,村里没人有这么全的。
后来发现,确实,那些小人书的年份,从解放前到改革开放后,都有。题材也五花八门,不仅有民间传说文学名著,还有外国人甚至外星人的故事。
当年我才几岁,常常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总之都觉得很有趣,很兴奋。
每天临睡前,我和外婆都会一人从床下摸几本小人书来看,看到有意思的还要互相讨论。
至今还能记得有一本是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看完我也在墙上地上画了很多蛋,被骂了……
还有一本印象更深,那是科幻题材。里面的人类开着一艘奇形怪状的宇宙飞船,好像要去攻打某星球,却被星球上的机器狗提前发现,抓了起来。机器狗的主人似乎是一把尺子还是棍子状的东西,它把所有人类赶到一个洞穴里,让他们没日没夜地挖矿。后来洞被挖穿,人类发现了另一波人类,就莫名打了起来……
就这样,各种奇妙的故事充斥了我儿时的梦。
上学后,写看图作文或者写日记,老师总是要求真实,不允许胡编乱造。一开始,我写作文常常虚虚实实夹杂,还写得很开心。被批评了几次后,才明白写日记和编故事是不一样的。
那时,妈妈一周来看我一次。偶尔带我去城里玩,才有机会去书店,买上一两本书。
因为一开始大人帮着选书,给我选的都是童话故事,于是慢慢就爱上了看童话,还立志长大要写童话书。
这么一本两本地买,渐渐,我也有了自己的一箱书,同样放在我和外婆一起睡的床底下。
至于家里的其他书,一般都是外公和舅舅的。
外公在机关单位上班,每天都要看报纸杂志,此外就是时政、历史、伟人传记这类书。那些对我真的毫无吸引力,从未想去翻看。
舅舅二十出头,当年最喜欢看武侠小说,但书多是和朋友互相拆借,家里很少有完整的一套。印象里,我在舅舅房里半懂不懂看过一本《天龙八部》(上)。
过了好几年,某天突然想起这本书,就问舅舅,他说:中和下借给了一个兄弟,拿不回来了。
后来才知道,舅舅嘴里的兄弟,是他的发小。有一次喝醉酒摔到沟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死了,年仅23岁。家中独苗一走,那个家很快也败了。
还有一些其他杂书,不知道主人是谁,散落在家里各个地方。
记得有一次,翻开一本,刚看开头就被一段“用嘴巴解扣子”的描写吓到。总觉得好像干了什么坏事一般,从此再不敢翻那些花花绿绿封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