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崛起似乎让人们忽略了前朝的光辉,说起隋朝,大家对那位由李唐家追封的“炀帝”充满了深深的偏见。认为他荒淫无度的有,认为他大兴土木的有,认为他草菅人命、残害忠良的更是比比皆是。以至于到后来,这些特点加起来,才是人们心中完整的他。
每当读到此处,不禁想问问,千辛万苦开凿的大运河,就是为了“临幸”江南美女?三征高丽就是为了享受战争的乐趣?
对于政客,或者被公认为把政治玩的出神入化的“政治家”们,特别是封建王朝的“政治家”们,他们的眼里只有对他人的统治,和对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怎样让百姓承认自己是“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让自己的王朝“既寿永昌”呢?当然首要任务就是对前朝的“真命天子”进行抹黑。后世读历史,如果不看透这一层关系,在浩如烟海的史籍典故中,永远是一个还未成年的小朋友。真假参半的历史,史官笔下的历史,就像《旧唐书》 记载杨广的罪行,形容为“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不得不佩服古人语言的犀利,修辞的夸张。南山之竹足以书尽五千年,东海波涛,可以流尽世间所有罪恶。可是作者将这些罪恶,都给了杨广。 千年前的历史,要想去伪存真,知道真相,何其困难。我们只能自己摸索,自己体会。因此,我想写下自己心中的“史实”,一家之言,仁者见仁,仅供大家茶余饭后娱乐。
隋朝的灭亡,李唐的发迹,这段历史的进程,如果总结,一个字“乱”。《隋唐演义》的中提到“十八反王,七十二路烟尘”也不是空穴来风。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乱世枭雄,有个几十人就敢称王,几千人就想称霸一方,图谋天下。最终,各自为战的“大王”们,达到了默契,那就是脚下的土地不能再姓“杨”。于是,他们找出皇帝的种种“罪证”,先把他推翻,至于谁做新皇帝,谁也不会在起家时提起,哪怕有一天为了江山头破血流,丝毫不影响当下大家都是“兄弟”。杨广无疑就是这些“王侯将相”讨伐的“昏君”,与其说是昏君,相比于很多帝王,他更像是一个“冤魂”。
杨广是大隋帝国实际上的开拓者,是个有野心的“人才”,他的每一个政策,都想让自己的帝国强大。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啊,自己的理想,终究还是毁灭在这些完成了或者正在构思的理想中。
先说说杨广的成长故事吧,有时候还真羡慕他的那股劲,出身限制了他只能做“晋王”,离太子就一步之差。有人说,杨广志大才疏,这简直是污蔑。他幼年好学,从传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的才华。熟读经典,造就了他后来的经天纬地之才。即便是抹黑他的唐王朝,也无法说他在才能上低人一等。他的上位,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只能当这是一个“宫廷迷案”,无法考证。不管怎样做皇帝,我们暂且不论,但和他的勤勉一定分不开的。
如果把中国的皇帝统一比较,杨广算得上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执政的三十年里,创造了很多“丰功伟绩”。当然了,杨广作为一个“人”,肯定也会犯错误。但是漫漫历史长河,有些东西就像沙土一样流逝,留下的才是评论一位帝王的真正素材。
今天,我们只谈谈这位被长期认为“骄奢淫逸”的败家子,做了什么至今也无法泯灭的事迹。我觉得有必要先说一说他的归宿,他的归宿和众多明君不一样,杨广的墓地平常到没有一件陪葬品,人们只能从那残缺的墓碑中,惊讶的读到“隋”,“炀帝”,“杨广”等字眼,何其苍凉!
然而,他对中国影响深远的贡献却是其他帝王无法企及的。每一件都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即使这些功劳毁了一个王朝,抛开“家天下”,一切都值得。
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南下灭陈,统一国家。二十岁的杨广,官拜兵马都讨大元帅,总领随军五十多万,一举歼灭了南陈,完成了统一大业。自古长江天堑,阻挡了多少兵马?二十岁的少年,完成了一件二百年都无法完成的事。中国诸侯分裂的年代在他的指挥下结束了,从此,中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并且这种强盛持续了很多年。
如果说统一是必然的,那么,下面讲述的,不是每个帝王都能想到的。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说起大运河,人们就会不断批判,又不忘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诗中所说“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直截了当的把隋亡归罪于“龙舟”,而不是大运河。龙舟在哪里?在唐人史官的笔下,在想要隋亡国的反王口中。我想,相比于大运河,龙舟像是沧海一粟罢了,能怎样兴风作浪亡了一个国家?匪夷所思啊。或许是杨广当年平陈的亲身经历吧,他看到了这个庞大的帝国,南北方要想联系是何其困难,统治更是不容易。于是,他想到了水路,造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从此,南北交通畅行,和平年代商品往来,有人叛乱,很快就能大军讨阀。这些杨广构思中的场景,在后来的唐朝都实现了,隋朝虽然亡了,可是大运河在,唐朝正是依靠这条被认为罪孽的河,发展强大成万国来朝的帝国。有史料为证“漕运商旅,往来不绝。”
两千多公里的运河,如今已被高速公路代替。有一项工程,至今影响世界,在很多国家还能看到它的影子。有考试制度的国家,就有中国科举制度的铺垫。
杨广创建普及的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的覆灭。后来,废除了科举制度,然而,换汤不换药的开创了考试选拔人才的规则。说到本质,依然是“学而优则仕”。只不过,学而优不一定做官员,服务政治。每个人在现代“科举”,一级级考试中,可能成为各种行业的领袖人才。隋之前,一切权利几乎被士族门阀垄断,寒门子弟根本无法登上政治舞台。杨广开创科举,选择文才秀美的人,这种由“任人唯亲”到“任人唯贤”的大变革,为后世产生了长久深远的影响。
他是一位大刀阔斧的皇帝,也是一位志存高远的皇帝。他文才出众,同时骁勇善战。他的功劳,没有一个帝王敢让史官如实记录,唯恐自己占了下风。在历史的天空下,只有你,留下的东西最荡气回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形容他的抱负,形容他的理想,只能用他自己的诗表达: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站在历史道路的角落,我们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史料,而应当用显微镜品味细节,还原一个场景。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不会是或大奸大恶,或中正无私的“神”,凶神恶煞也好,仁义道德也罢,他们都是凡人,亦是我们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