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任然过不好此生。

在我所度过的整个荒诞的人生中,从我未来的深处,一股昏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向我扑来,这股气息一路袭来,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岁月并不比我已经度过的岁月更真实。”

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但是莫尔索却有意无意地要跳出这个世界的既定模式,保持和芸芸大众的距离,完全遵照内心本性,做一个冷眼旁观、我行我素的局外人。这种局外人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情感生活上的局外人,“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这就是小说惊世骇俗的开篇。丧失亲人的打击无疑是沉痛而惨烈的,可是他却以极其平静的口吻轻描淡写地叙述,仿佛事不关己,连时间也记不准确,让人十分讶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流过半点哀伤的泪水。在草草地给妈妈守灵下葬后,他还急不可耐地去海滩游泳,看喜剧片,寻求肉欲刺激。女友玛丽问他是否爱她,他却把这个人们视为神圣的问题当成毫无意义的废话,绝对不肯巧言令色来搪塞女友。邻居雷蒙殷切地表示想与他交个朋友,莫尔索却回答“做不做都可以”,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其次是工作,工作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获取荣华富贵的重要途径。基督徒认为工作是上帝赐予的使命,即“calling”,必须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可是,当老板提出要派莫尔索去巴黎设置的办事处工作时,身居偏远小城的莫尔索却拒绝了这个发展前景广阔的差使,回答说:“人们永远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这种不知好歹的答案让老板颇为扫兴。此前,莫尔索为置办母亲丧事而向老板告假时,明显觉察出老板脸色不好,他却无动于衷,认为“反正不是我的错”,而不像别人一看到上司脸拉长了便胆战心惊,惴惴不安。他的这一心态和契诃夫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因得罪上司而忧郁致死的小公务员形成强烈反差。“不关心”、“无所谓”的工作态度使他自觉跳出了以“鞠躬尽瘁”、谋取“升官发财”的滚滚红尘。

再次是死神,当他无意间错杀了那个阿拉伯人之后,无论是在身陷囹圄的漫长岁月里,还是在法庭上愤怒的审判声中,他保持了一贯的冷漠态度。人们的言辞无法引起他太大的关注,周围微末的事物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心。“我听见椅子往后挪的声音”,“我看到好些记者都在用报纸给自己扇风”,“尽管挂着遮帘,阳光仍从一些缝隙投射进来”……面对人们“义正辞严”的谴责,他继续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完全没有为了保命而讨好大众的媚态。在得知不公正的死刑强加于身后,他顽固地认为“自己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依然是幸福的”,“我希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天性,但是莫尔索却等闲视之,不以为意,摆脱了死亡对他的困扰。

还有彼岸世界的局外人,当人们被现实当中形形色色的苦难压迫得无路可走时,便会寄希望于飘缈的彼岸世界,渴盼能有一个永恒的上帝来拯救自己,指引道路,并祈求肉体毁灭后能灵魂升天,永享安乐。可莫尔索彻底否定这一绮丽幻想,不崇拜任何精神偶像。于是不论神甫怎样耐心劝导他皈依基督,虔心忏悔,他却不肯服从,并且坚信自己“对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比他(神甫)有把握得多”。

《局外人》以一种客观记录式的”零度风格”,粗线条地描述了主人公默尔索在荒谬的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谬的事,以及自身的荒诞体验。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了杀人犯,再到被判处死刑,默尔索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冷漠的理性的而又非理性的存在着,他像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存在,又像是一个血红色的灯塔,具有高度的警示性。

小说中,威严的司法以某种荒谬的正襟危坐呈现,比如审讯几乎不集中于杀人案本身,而是想方设法将案犯妖魔化,把杀人者与母亲之死牵强附会。诉讼双方悄然获得某种置换,仿佛罪犯退出被告席而代之于法庭或检察官。小说结尾道“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看,对我发出仇恨的喊叫声。”就是这种不动声色而又颇具内力的语调,活现了一个惊世骇俗、对一切漠然的“荒谬的人”。而从“这一个”中,人们看到更多的人,乃至一个阶层或整个社会的不可理喻。那些与杀人没有关联的事情,最后却把默尔索送上了断头台,这让默尔索看到了世界的荒诞性,而在那个荒诞的社会中,人是没有发言权也不被重视的。在庭审中,默尔索本想替自己辩白,但他的律师却告诉他:“别说话,这对您更有利。”由此,默尔索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可以这么说,他们好像在处理这宗案子时把我撇在一边,一切都在没有我的干预下进行着。我的命运被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

然而,局外人现象的产生无疑是由那个世界本身所孕育的,默尔索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本书写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时期,西方世界正处于战争的恐慌之中,人们对社会充满迷惘,精神没有归宿。默尔索们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他们孤独、痛苦、冷漠,但又不甘于被现实的世界如此凌迫,于是他们变成了世界的局外人,自我成了自我的陌生人。他们以冷漠来反抗生活,却最终未能逃脱在命运面前的惨败,悲剧是注定的,但蔑视悲剧的态度却让他成了一名挑战荒谬的英雄。

在既定的社会准则下,人的命运是未知的,是不可控地被裹挟着的,要么异化,要么被审判,于是,想做个真诚地忠于内心的人还是做个随大流的人,是至今为止,很多人都面临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默尔索。

可以说,局外人并不是指默尔索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默尔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作为一个人,他是特别的,但是普通却往往寓于特别之中,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人的影子。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活,了解从前的人或许也是我们身边的人,默尔索的个人的世界也便成为一类人共有的特质,通过对默尔索的探知,才能更加深入的认识“局外人”这种现象。

在《局外人》整个小说都是选用一种与主人公性格一致的枯燥、呆板、闪烁的语言风格来连接全文的,作者选用这些超乎寻常的刻意追求的语言来宣扬人生的荒诞和无意义。主人公在众人眼中是“荒诞”的,众人在莫尔索的眼中也是荒诞的。整个小说如同演一幕滑稽的小丑剧,所有的人包括观众都是荒诞的。加缪在这里为我们揭示了社会的丑态。

然而加缪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揭露这个荒诞社会的层面,他揭露荒诞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们对本真的追求。加缪荒谬论中一个有名的论点:“人生没有希望但并不包含绝望。所以,要活得真实而不虚伪,就必须坚守下去,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没有退路可走。”莫尔索式的冷漠,具有积极反抗的基调,不失为一种大智大勇的精神,在精神上战胜了荒诞,获得了自由。加缪的自由是否定上帝后的自由,其结果是由人自己承担行动的责任,从而以挑战的姿态接受这个荒诞的世界,以现世对抗来世。

萨特曾说过“存在主义即人道主义。”加缪笔下的《局外人》是他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他选用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涵。而加缪在《局外人》中所表现出来是一种比传统的人道主义者更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他不仅描写荒诞,而且还提倡个人的自我拯救和自我创造,从而表现了对人的自由和本真的尊重和依赖,这就比其他同时期的现代派走得更远,更深入。

莫尔索十分关注生理欲望,就像他自己所说:“我有一种天性,就是肉体上的需要常常使我的感情混乱。”在处理母亲丧事时,他不停地抱怨自己的“渴”、“饿”、“热”,还大胆地在母亲的遗体前畅快抽烟,回家后便急于和女友玛丽发生肉体关系。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他也不忘记欣赏玛丽的身体和装扮。得知自己被判死刑后,他有些紧张,想要逃避,但这也是出于人类求生的本能。由此可见,莫尔索基本摆脱了世俗镣铐。人们绞尽脑汁设置的礼法在他看来毫无意义。唯一真实的便是明媚的阳光、美丽的大海以及自己作为自然人的种种需求。并且,他也懂得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没有真正侵害谁的利益(射杀阿拉伯人也是由于防卫过当),完全符合“发乎情,止乎礼”这一规矩。阿尔贝·加缪认为,说谎,正是我们所有人每天所做的,目的是为了简化生活。莫尔索则与他的表面相反,他不愿简化生活。

他并非对母亲没有感情,只是不愿意强迫自己为了做戏而哭天抢地,昭告世人:我很伤心。并且,他认为死亡是无法逃离的必然环节,母亲的去世算不上什么坏事。书中的沙拉马诺老头每日都要咒骂自己的狗,可一旦狗走失,他又椎心泣血,感叹“我怎么活下去呢?”雷蒙怨恨情妇对自己不忠,想要狠狠报复,可还觉得心底对她颇为留恋。这两组隐喻巧妙地暗示了莫尔索和母亲的关系,尽管形式上他的表现不符合孝子标准,可还是在灵魂深处敬爱母亲的。

当玛丽问他爱不爱她的时候,他明明知道女友想要的答案,也完全可以甜言蜜语地博取佳人一笑,可他依然毫不隐讳地否定;雷蒙热切地询问他能否和自己结交,他也没有所谓礼貌上的回应,只是淡淡地说“做不做都可以”;老板对他寄予厚望,要他担当要职,他仍不肯委屈心灵,阿谀迎奉,而是立马拒绝。在法庭上,律师要求他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让他承认为母亲的去世感到悲痛不已,莫尔索却认为没必要撒谎遮掩什么,直言不讳;检察官说他“没有灵魂,没有丝毫人性,没有任何一条在人类灵魂中占神圣地位的道德”,他也没有声嘶力竭地为自己辩护,反驳这些不公正的指责;最后神甫为他做临终的忏悔仪式,他却说“我不相信上帝”,并且坚持没有对某件事真正悔恨过。

对莫尔索来说,所谓道德,就是忠实地遵循自己的感情而行动,就是要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而忠实地表现这种感情,拒绝作假,拒绝扮演角色。在他心中,最重要的是现世的、眼前的、具体的东西,而不是任何先验价值,不是任何没有现实意义的抽象概念。反之,遵守社会道德,在莫尔索看来,就是要服从先验法则,就是要否定同社会道德相矛盾的一切情感,就是要受世俗的左右、摆布。

然而莫尔索追求的欢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失败告终的。他的自由和反抗逾越了人们划定的框架,因而成了茫茫大众的局外人,成了世俗眼中恶贯满盈的罪人,尽管他平时安分守己,与世无争,没有什么危害极大的行径。可是社会通过法庭所追究的,并不是他的杀人罪,而是他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对这个社会现存秩序的威胁。法庭的审判表明了社会对莫尔索这样一个不遵守既定规范、没有一般人的感情和罪恶意识、而又拒绝同社会、宗教妥协的“怪物”,从肉体到灵魂都要彻底毁灭的决心。正如《李尔王》中那个天真纯洁、不愿屈从于浮华形式而最终惨淡收场的考狄利娅一样,世界要以莫尔索生命的消殒来再次强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荒谬的世界是强大的,在追求自然、本真的个体生命面前,它似乎无往而不胜。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莫尔索是极其成功的。在这个人格独立性逐步泯灭的社会里,他能够没有悔恨,始终忠实于自己的感情,这种“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气概,是对世界荒谬性的有力反击,至少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世界的荒谬,也认识了自己的荒谬。美国当代学者大·盖洛韦认为《局外人》是通过荒诞的主人公来表达执着于意图和现实之间的重大不平衡的荒谬主题。它实际上是一则寓言:每个人都走在世界的边缘,每个人都必然毁灭于自己以及他人共同创建的荒谬世界。

以“荒谬”反击荒谬,这正是《局外人》主人公莫尔索的思想,当然也是作者阿尔贝·加缪的思想和创作意图。

“瑞典文学院授予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这样评价: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



《局外人》作为加缪的代表作,被称为二十世纪整个西方文坛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之一。《局外人》以自述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默尔索的一系列经历:母亲的去世,参加葬礼,再到与女友和邻居的相处,直至在海滩上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最后自认为是无辜的默尔索被宣判死刑。故事没有跌宕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冲突,有的只是一个人真实的感受和内心,和他同整个世界的无声对抗。



每一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但也有一些人,抗拒这个社会的包裹。他只想站在社会的边缘,做一个真实的局外人。默尔索就是一个拒绝参与这些游戏的人。他的想法在大家看来是荒诞的,他的真实感受只会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于是他便成为了这个社会的悲剧。然而在他的眼中,这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悲剧。



你看不见我的悲伤,只是因为我不想述说




默尔索的母亲去世了,是在养老院里离世的。默尔索去参加了葬礼,他没有打开已经封上的棺盖,也没有要求看一看母亲最后一眼。他和一群不认识的老人一起陪母亲度过了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夜。


对于母亲的死,他没有表现出悲伤,他甚至没有流下一滴眼泪。他只是觉得特别地疲惫,只是想早一些结束这些,能够好好休息。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都成为了把他送上断头台的依据。



默尔索真的不悲伤吗?不,也许他曾经悲伤成河,只是他不曾用大家的方式来表现。在母亲的葬礼上他显得很麻木,甚至有一些不耐烦。可是当他回到自己的住所时,觉得居住的房子空荡荡。他会更渴求有一个女人来陪伴着自己,所以他带了女友回家。他会在阳台上,看着大街,从树到房子,再到行人,从中午一直看到傍晚五点。他还会在老邻居失去那只相依为命的狗之后的哭声里,想起自己去世的妈妈。


默尔索是一个孤单的孩子,即使没有把妈妈送去养老院之前,他们之间的相处也是近乎无声的,没有交流。而父亲,则是一个从来没有见过,让他感到恶心的角色。所以这个不曾学习过如何去表达爱的孩子,在妈妈的葬礼上没有流一滴眼泪,甚至不愿意见母亲一面。而这一切表现都和大家太不一样。于是在那些颇感意外的眼神里,给默尔索扣上了一顶又一顶的帽子。




在狱中的最后一天,在和神父大吵了一架之后。默尔索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他开始理解妈妈会在晚年找一个“未婚夫”,和他一起玩“从头来过”的游戏。妈妈应该是在晚年收获过一份属于她的幸福。所以他感到了妈妈的喜悦,更坚定地认为没有人有权利为她哭泣。




而默尔索也要尝试一切从头来过,他第一次向这个世界温柔的冷漠敞开了胸怀。这个世界和他一样,都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时间,而他也一直保有着真实的幸福。最后的时刻,他想和这个世界了结,为了让他不孤单,他希望有人来观看自己处决,即便是用仇恨的喊声来欢迎他。



我清醒地看着一群虚伪的人,不想讨好这个世界的我,却被这个世界社会抛弃


默尔索受邻居雷蒙之邀带着女友来海边度假。他们在海边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这时海滩上突然来了几个阿拉伯人,他们是雷蒙女友的家人。雷蒙此前因为对女友乱花钱还欺骗自己耿耿于怀,并把女友暴打了一顿。那些阿拉伯人亮出了刀子,弄伤了雷蒙。默尔索和女友把雷蒙抬回屋子里养伤。在屋里倍感无聊的默尔索又一次走向了海滩,想去游泳。可这一次他走向的,却是一条死亡之路。




默尔索杀人了,在那个一度带给了他快乐和宁静的海滩,他对着那个又向他举起刀子,让太阳变得更加焦灼的阿拉伯人开了枪。失去控制的他对着死去的尸体又连开了四枪。也许是因为那个阿拉伯人曾经打伤过他认为还不错的朋友,也许是他举起的刀让默尔索害怕,而默尔索却说是太阳,是太阳让他开了枪。



一个又胖又矮的律师告诉他,如果默尔索信任他,胜诉是没有问题的。但很快默尔索发现,所有人对他为什么杀人毫无兴趣,他们都在揪着他在葬礼上的表现不放。默尔索说:“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但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有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希望过他们所爱的人死去。”他的话很快被律师打断,因为律师只想听到他想要的答案,却厌恶默尔索表达的真实内心。




拘留所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并非真相。默尔索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在海边的经历,直到他厌倦。法官笃定所有人都信上帝,即使是那些扭过头不看主的人。默尔索却没有在上帝面前对他没有母亲葬礼上哭的行为进行忏悔。默尔索的不配合,让他抓狂。还有神父,一直用怜悯之心在感化着默尔索。默尔索却从来不为之所动。从“我的朋友”,到“我的儿子”,他最终带着悲伤的神情看着那个拒绝了他的拥抱的默尔索,就好像那监狱里的石头,无可救药。



终于迎来了庭审,法官传唤了很多证人,他们大都是默尔索的邻居或朋友。大家都在默默地讲述,但是很显然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讲什么。他们已经认定了默尔索的罪名,只选择自己想听的证据。默尔索的律师都失去了耐心,他不知道默尔索的罪名是埋葬了母亲还是杀了人。而检察官却给出了结论:他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




默尔索一直把自己当成局外人,甚至觉得坐在被告席上听别人谈论自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因为默尔索的所有想法都无关紧要,他被律师禁止了发言,因为律师认为那样才对他更有利。他的命运就这样被发落,却从来不征求他的意见。


检察官甚至一度探索默尔索的灵魂,他觉得默尔索没有灵魂,没有人性,在默尔索的心中毫无道德原则。他不停地指责默尔索对待妈妈的态度。




默尔索说太阳让他杀了人的说法,让大厅里的人都笑了。正如作者加缪所说:“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可能被处以死刑。”法官最后的判决是默尔索将被斩首示众。默尔索怎么也想不明白,但后来他决定告诉自己,最通情达理的方式就是不要勉强自己。

在他们看来默尔索就是冥顽不化的臭石头,连上帝都无法拯救他。同样的在默尔索眼中,这些忙忙碌碌,假意生存的人们也可笑至极。但这个世界上默尔索太少了,规则总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默尔索放弃了上诉,因为他知道自己无从辩解。


每一个人都在刻意迎合或伪装,只有真实的我格格不入

请假时一脸不满的老板,会在默尔索回到工作时和气地问他是不是太累了,甚至还要假意地问他母亲的年龄,然后给他留下一大堆工作;邻居老萨拉玛和他的狗相爱相杀,却又在失去狗时,仿佛失去了整个世界;明明不知道事情真相,却仿佛一切都在掌控的检察官……

每一个人都在做着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那些建立在他人人生上的恶毒的喜悦在默尔索看来是不机智的,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些想法。

所以他会在老板问他愿不愿意换一种生活方式时回答,我们从来不能改变生活,无论如何,生活都是一样的,我在这儿的生活在也不会令我不高兴。当女友问他愿不愿意跟她结婚时,他说,我怎么都行,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这么做。在他们的眼中,默尔索就是个怪人。从来不为任何人改变,只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于是便成了怪人。

生活中我们太多次拥有过这些恶毒的喜悦,用自己的经验去解释着别人的痛苦,用自己的努力去迎合着别人的欣赏,用自己的猜测去决定别人的人生

更可悲的是,我们从来没有为此而内疚。就像默尔索妈妈生前总说,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这些可怕的习惯,把这个世界变成了一条条轨道,所有超出轨道的行驶都要接受审判。




讨好着所有人的结果往往是丢失了自己。然而坚持自我就意味着被世界抛弃吗?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很多行尸走肉,每一天都很像很忙碌,但你问他为什么,他不知道?有的人每天都很开心,他说,他只想让别人觉得他阳光乐观。多么可怕的别人,无形之中,就像魔咒一般掌控了所有人的悲欢喜乐。


也有一小部分人,就像默尔索,他们也许是所有被社会洗着脑的人群中唯一清醒的一部分。他们抗拒着这滑稽的规则,他只想做真实的自己,也表达着真实的自己。而他们坚持着的真实却都与这个现实的世界格格不入。



现在,我们似乎能够理解李诞曾经在参加许知远的访谈节目中说的那一番话:“人是社会动物,人就是为了别人活的,你充分的自恰,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你就死了。”面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李诞觉得现在的自己就是为他人而活的,只有这样他才能找着自己存在的意义,他想给人带来快乐,不想给人添堵。你若问李诞,丢失了自己的你快乐吗?我想,他只能给你一个苦涩的笑脸。




韩寒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遵循着道理度过的一生,就像是别人的一生,麻木的一生。而每一个如默尔索一般行走在社会边缘的人,却更是如履薄冰。因为太多的人已经被这个社会同化,那些莫名其妙滋生的规则,规划了芸芸众生命运甚至一切。




讨好着这个世界的我们常常疲惫不堪,而转过身来又对那些不讨好世界的人横加指责。这像是一个无法跳出的死循环,把所有人牢牢困住。这个荒诞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矛盾,不盲从却又无法逃离的我们一直在挣扎。




感谢加缪,他让我们看到了麻木的自己丢失的那一部分真实。感谢这个世界上还有着这么一群人,在向荒诞反抗。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们,也许才值得我们尊重。


我们也应该停下盲从的脚步,时常摸摸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否是我们所想要的,我们真正的快乐又是什么?希望前行着的我们不再迷茫,希望每一次快乐都真实而简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348评论 6 49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122评论 2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936评论 0 34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27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67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85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31评论 3 40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96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41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83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25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91评论 4 32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92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4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77评论 1 26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2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92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