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糖尿病的消息不时见诸新闻报道。
5天前,爸爸陪3岁儿童天天到厦门市儿童医院看病,诊断结果:中重度儿童1型糖尿病。
10天前,妈妈陪8岁儿童明明到湖南省儿童医院看病,诊断结果:中重度儿童1型糖尿病。
两个孩子症状相似,都是表现为“三多一少”,喝得比平时多了,吃得比平时多了,尿得比平时多了,但体重比平时少了(消瘦)。
1型糖尿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胰岛素缺乏,并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心脏和血管疾病等,而且治疗复杂。
那么,啥是糖尿病呢?
说起糖尿病,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辈的“老毛病”。但其实,这“甜蜜”的烦恼,也可能悄悄找上咱家的小宝贝。简单来说,糖尿病就是身体里的“糖管家”出了问题,血糖(就是咱们平时说的“糖分”)没法被好好利用,结果血糖就高了。长期这样,身体可就要遭殃了。
小孩子吃得好、睡得香,咋就得了糖尿病呢?其实,原因可能藏在咱们日常的小细节里。
一是吃得太“精细”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吃得越来越精细,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成了餐桌上的常客。长期这样,身体里的“糖管家”就忙不过来了。
二是动得太少了。电子产品多了,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就少了。缺乏运动,身体里的糖分就更容易堆积起来。
三是和遗传有关。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病史,那孩子得糖尿病的风险也会高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病,只要生活习惯好,还是可以避免的。
作为家长,咱们可得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预防糖尿病从日常做起。
一是均衡饮食,多给孩子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二是鼓励运动,每天至少让孩子户外活动一小时,跑跑步、跳跳绳,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是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体检,特别是血糖和体重,早发现早干预。
前面提到的两个小朋友,一个三岁多,一个八岁,都因为没及时发现血糖高,差点出了大事。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的症状,或者突然变得特别口渴、容易累,就得赶紧带孩子去医院。
首先要及时就医。别犹豫,赶紧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或者儿科看病。
其次一定要听医生的话。一旦确诊,就得按医生的要求来治疗,可能需要调整饮食、注射胰岛素等。
“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用在儿童糖尿病上,再合适不过了。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咱们得从日常做起,让“甜蜜”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