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传》前四章
感悟良多,颇受鼓舞。
发现,一个人如果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三点很重要。
1.立志很重要
2.反思很重要
3.原则很重要
1.立志很重要
曾国藩的爷爷,在大街上听到一个老人议论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反面教材,很受打击。他立志要改变自己。
他非常有魄力,当天就把良驹给卖了,走路回家,从此不再贪虚荣。你个人并不会你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改变。你没读书,就算天天跟文人雅士厮混,学那些雅好,那也改变不了自己没文化的事实。就算你穿的再好,你本质还是个农夫。所以他立志要改变。
增加往前数几百年没出一个秀才,典型的普通人家。他不信这个邪,立志要改变这一事实。改变从现在开始,改变从自己开始。
他不再参与那不适合自己的场子,而是静下心来读书,自己的田地自己努力耕种。最终虽然自己没读出来书,但奋斗十几年,置了几百亩地,至少从个中农奔到了殷实的小地主家庭。
读书自己不行,还有儿子,还有孙子呢。
正是因为曾国藩爷爷有这样的魄力与韧劲,所以才会有儿子四十岁才中秀才,孙子国蕃六次赴考的事。不怕人笑话,我会一直考直到考上为止。
按一般人,考个五六次不早就灰心丧气了?可曾家人,爸爸牵着儿子,一同赴考。
正是因为第一个人,曾玉屏像是突然开悟似的,立志要改写家谱。就是这么倔强,最终可不是成功了吗?
通过这个,我感受很多。就是家庭的影响实在是太重要了。什么时候起步都不算晚,什么时候开头都不叫迟,只要你愿意起步,只要你愿意开始,事事虽不能尽如意,但总比不改变的好,最终还是可以得到好的结果的。
这里的“倔强”太重要了。我立志了,我倔强地就要去实现它。说到要做到。这也是曾国藩一生中如此有韧劲的原因吧。从他爷爷那里就开始有的韧劲。
2.反思很重要。
曾国藩考中秀才,那完全是因为他痛定思痛,好好反思,找到自己的方法才中的。包括后面如此顺利地中了举人,进翰林院,升官等。与他无时不刻地学会进步反思脱不了关系。
考了六次没考上,但是第六次被列为反面教材,这给他打击很大,同时让他醒悟了。他开始找原因,找自己不好的原因,哪里不够好,改呗。第七次考上了。
后面很顺利啊。
但是在翰林院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与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差距了。自己之前都是应试读的书,连当时文人读的基本的书都没怎么看过。而且自己的性格还是粗俗,脾气还不好,刚去就跟同乡的吵架,还很凶。于是他开始反思。他向朋友求助,开始写反思日记,然后把日记拿去给朋友批阅。曾国藩真正做到了头脑极度开放与透明。
他自省,发现自己几点问题,写出来:生活不规律、傲慢、虚伪。
他的虚伪就是爱说好话,从不驳人面子。朋友送来诗给他欣赏,明明心里不喜欢,嘴上一顿夸赞,顺便表现下自己。
之后觉得一直说好话,会让人不信话,于是要改。
曾国藩写反思日记这个真的挺重要的。之前很少写日记,原来前人都很看中写日记啊。九宫格日记竟然从他那发明的。
3.原则很重要。
看到第四章,知道曾国藩能在官场不受牵连,跟他的原则有关。
为官公事公办,不搞私人关系。所以,他人倒台时,也不受牵连。还是很稳扎稳打的。
很早就把《曾国藩传》加入书桌的,今天一看,还放不下来了。
多读人物传记真的很好,从之前的《富兰克林传》《胡适四十自述》《穷查理宝典》等都可以窥见那些有成就之人的秘密——爱读书,善学习,爱反思。
世界很大,人与人的差距并不是一出生就定了的,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迎头赶上,如曾国藩,如富兰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