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身体较为脆弱,冬季的饮食尤其关键,不合理的饮食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一定要避免“瞎吃”。
脊髓损伤患者冬季要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冬季人们往往喜欢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来抵御寒冷,像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但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而言,高脂肪食物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脊髓损伤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血液循环本就存在一定障碍,若血液过于黏稠,营养物质和氧气就无法有效地输送到损伤的脊髓部位,不利于神经的修复。而且,高脂肪饮食还容易引发便秘,这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患者本身就可能因神经损伤导致排便功能异常,便秘会进一步加重腹部压力,影响脊髓的恢复。
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是脊髓损伤患者冬季的饮食禁忌。辣椒、花椒、芥末等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人感觉暖和,但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脊髓损伤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胃肠道较为敏感,受到刺激后容易出现胃痛、胃胀、腹泻等不适症状。胃肠道不适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患者无法获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而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升。在寒冷的冬季,患者免疫力下降,若因饮食不当引发胃肠道问题,更容易遭受病菌的侵袭,引发各种感染,加重病情。
另外,脊髓损伤患者冬季不宜过量饮酒。酒精会抑制神经系统的功能,对已经受损的脊髓神经会造成二次伤害。而且酒精会使血管扩张,在冬季寒冷的环境下,血管突然扩张又收缩,会导致血压波动较大,这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是极大的负担,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脊髓损伤患者冬季应选择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