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习惯二:以终为始 ~ 自我领导的原则
“以终为始”告诉我们要做自己人生的编剧。从长远来说,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样的成就,先给自己做个规划。从眼前的事情来说,做任何事之前,先要认清方向。有了目标和方向,我们的判断力、洞察力就会增加。比如: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会用强迫、羞辱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单纯从不良行为入手,最终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心理不健康等问题。如果知道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融洽的亲子关系、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家长管教孩子时的态度和方式就会有所改变。
柯维提供了一个易于操作的方法来给自己设定人生方向,那就是设想一下多年以后,在自己的葬礼上,我们希望亲戚朋友们如何评价我们。这种方式可以发现我们内心里面真正渴望的成功是什么。然后开始着手给自己写剧本:撰写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原则。它是我们的个人宪法,是我们评价一切的标准,成为我们在复杂环境下做决策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要花时间思考并制定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它是习惯三~要事第一的基础。习惯二教我们做正确的事,习惯三教我们正确的做事。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做正确的事要远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在错误跑道上的奔跑只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我们的认知水平是有局限的,因此我们的个人使命宣言也不是完美的,需要定期的进行修订。另外,在撰写宣言的时候,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良知,想象力让我们能够描绘一个超越目前状态的远大的目标,良知能够让我们明辨是非。
第五章 习惯三:要事第一 ~ 自我管理的原则
积极主动的习惯告诉我们,我们是自己人生的导演,可以创造自己的人生;以终为始的习惯告诉我们,我们是自己人生的编剧;而要事第一这个习惯告诉我们,我们是自己人生的演员,要去往自己设定的目标,需要我们一步步的向目标靠近。而要事第一能让我们在向目标迈进的路上,不至于偏离方向,或者在偶尔偏离方向的时候,也能够自我调整回来。
具体来说,习惯三是对前两个习惯的实施、执行。要求我们能够自我管理,让生活与设想一致,让行动跟计划一致,考验的是自律和条理。现代社会的生活比50年前的生活要丰富多彩,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诱惑,每天都有大量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先做哪个、后做哪个?哪个必须做、哪个可以不做?就是要事第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说“要事”,什么是要事呢?要事就是与目标有关的,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事情。要想能够识别出自己的重要事务,就要有非常清晰的个人目标,所以说习惯二是习惯三的基础。每个人的要事不同,别人不可能知道我们的要事是什么,只有自己才能识别出来。作者的一个重大创新就是时间管理矩阵,将事务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划分到四个象限。第一类事务是重要且紧急的,第二类事务是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三类事务是不重要但紧急的,第四类则是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我们可以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别归类到这四个象限。
其次说“第一”,第一就是要先做。四个象限的事务,要先做哪个现象的呢?第一类事务既重要又紧急,当然要先做,但是如果过分注重第一类事务,就会导致自己天天像个救火队员;其实第一类事务基本都是由第二类事务演化而来的,很多事情很重要、但是不紧急,所以我们没有花时间做,随着时间的推进,不紧急的事变成了紧急事务,成为了第一类。因此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第二类事务上,这样就能够减少第一类事务,我们就会少有危机,生活也会比较平衡。管理好第一类事务的唯一途径是重视第二类事务,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同时要有勇气对第三和第四类事务说“不”。在做第一类事务的时候也要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思维来处理,致力于解决长期的隐患、授权和训练。
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要事,也知道了要优先做要事,接下来就要按照这个原则去做。考验自律的时候到了,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知行合一”并没那么容易。要事优先的习惯重在身体力行,没有别的捷径可走。执行依照自己的理性做出的计划,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自制力,此时就得靠诚心正意的修养功夫,坚定意志。
另外要注意的两个点。一个是“人与事不同,对人不可讲效率,对事才可以。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我们在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者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不能一味追求的效率,比如:给孩子辅导作业时,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是最省时间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结果就是孩子无法独立思考,下次还要你帮他做作业。更好的方式是花时间训练孩子,让他学会自己去思考,以后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二是“授权”,授权是提高效能的秘诀之一。授权又分为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责任性授权更能发挥同伴的主观能动性,它关注的重点是最终结果,而非过程。授权就代表着信任,信任能够促使人进步,能够让人们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对于初级的员工,授权时可以采取指令型:“我说你做,不要问”;对于资深员工,可进行责任型授权:“你说你做,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