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譬如日光被云遮蔽,云去光已复矣。
善念是心之本体,而恶念如同乌云。去除恶念留存善念就如同拔云见日,乌云没了便是晴天。
良知存久,黑窣窣自能光明矣。
良知存养的时间久了,自然漆黑的心就会得以光明。阳明先生强调良知如同沉淀浊水一般需要长时间的功夫,不可急于求成。
志于道、据德、依仁、游艺
先生以建造、装饰、居住房屋为例来解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仅仅是心心念念地去选择地基和材料,将房子建成。据于德,便是规已成的房屋,让它可以居住。依于仁,就是常常住在房屋里,不再离开。游于艺,就是在房屋里添加一些彩饰,让它变美。如果不先‘志于道’,就去‘游于艺’,就会像一个糊里糊涂的小伙子,不先建造起房屋,便只管去买画装饰、做门面。不知他究竟要把画挂在什么地方。
志立得时,良知千事万事只是一事。
用以纯然合乎天理的良知之心读书,就能避免各种私心杂念。读书学习不会累心,累得是心被因读书而起的私心杂念所拖累。
学须反己。
学习必须能够反省自己。不能只看到别人的不对,责怪别人,而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对于别人错误我们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