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处理好六个重大关系,蕴含着我们党长期以来治国理政生动实践的成功经验,更是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和新的复杂局面下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的重要方法。要立足大势、着眼目标,在统筹知与行、远与近、正与新、快与好、进与稳、内与外等一系列复杂关系的过程中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突破点,发挥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斗争精神,循序渐进地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深入。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辩证统一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谋划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要素,这就需要我们在科学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以增强方向感、计划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同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将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时代课题,这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敢于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接力探索、善于在“无中生有”中开拓创新,以增强经验感、实效性,避免纸上谈兵、虚谈废务。
战略的原则性要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正确运用战略策略是我们党创造辉煌历史、成就千秋伟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战略中包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是我们党观全局、望长远、谋大势作出的基本判断和重大决策,具有“中央基准”的本质属性,必须坚定看齐、全面对表、坚决执行,在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党的战略的精神实质、精髓要义的基础上予以贯彻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时必须具有策略上的灵活性,切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能够让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在本地区本部门真正落地落实。只有不断增强策略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才会取得战略蓝图的最佳指导效应。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守正,就是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事实上,正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了我们的本和源、根和魂,才能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创新,就是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顺应实践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公平要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效率也要以公平为前提才得以持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是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重要经验。一方面,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效率,持续提升经济实力、释放社会活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分配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参与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来。
保持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是高水平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秩序表征着一个国家社会的协调、稳定与和谐状态;活力是国家社会旺盛生命力和发展进步的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应当实现、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极大地释放社会的活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人们的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让人们参与发展的动力竞相迸发;又要维持社会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加强法治和道德建设,改革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
自立自强才能发展进步,不断开放才能拓展发展空间。新征程上,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就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塑造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要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激活需求潜力,提升供给能力,强化改革动力,实现供给和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继续扩大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在与世界的深度融合、互利共赢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积蓄更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