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很多失败的经历,比如竞选班委,比如投票选新班长,比如各种面试,那些失败让我有了挫败感,变得怀疑自己,不自信,但是我也有了收获和总结。
今天来分享和剖析一次成功的经历。
背景:我一直很想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小组分工时我选择了讲课,我不是天生就能面对大众侃侃而谈的人,我很紧张,很容易大脑空白,但是遗憾的是,我很喜欢表现我自己,所以我想把口语打磨的出彩一点,想争取更多的机会展示,锻炼自己。
经过:这周任务很多,要讲两场课,写一篇文章和搞评奖评优的事,很忙,但是我知道这个跨文化课很关键,因为它的平时分很多,其次,我很喜欢这个老师,想要在她面前表现的好一点。
ppt内容和制作我们组很仓促,大家都很忙,终于在昨天晚上11:00做好了,今天拷到u盘,我一直担心会搞砸,因为我代表的是我们小组,而且搞砸了很丢人的,这个老师很看重演讲风采。
虽然我很累,很懈怠,但是还是逼自己好好准备。ppt设计,严格按照老师上次说的要求,我有很认真的记录,老师的喜好和风格,比如不能太长,要生动,要互动等,所以开头选了一个有趣的视频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然后简单讲了四种手势的不同含义,很简短,但是我觉得大家都不知道这个,会很感兴趣,果然。还有至于为什么选手势文化,我想的是同学们不知道就会好奇,就会模仿,所以班级就会活泼起来,像是所有人都有好好听我讲课,双方关联性很强。最后用一个小视频结尾,拓展了一些手势,收工,简短有力,不超过十分钟。
我很担心自己搞砸啊,我也不是那种张口就讲的人,所以我要台下下功夫。早自习就开始读材料,想怎么把内容穿在一起。1,2节写作课上完后,我就继续准备,查生词,想语言,写作课上我就开始写讲课的提示稿和思维导图,不停的练习,看,背。
可是我还是紧张啊,所以我就在11:30他们刚下课后,就到教室里熟悉环境,对这空教室排练好几遍,知道觉得差不多了才停。
对了,我还扎了丸子头,因为我感觉这样显得比较自信,还能给我力量。
结果:反响很好,老师很开心,整整说了半个小时这个讲课的事,老师觉得我讲的切题,就是本节课的内容:文化,但是又没有抢了老师的风头,只是介绍有趣的东西,没有讲理论知识,很好。
放的视频大家都笑了,说明兴趣调取成功,然后开始讲四个手势,大家都很想去模仿,也有小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参与度很高,最后的视频大家也都去模仿手势,反响很好。
说实话我其实还是有点紧张,有的地方会发音不标准或者乱说的感觉,但是还好大家都没有在意。
准备充分就很好。
反思:
优点:严格按照老师喜好,时间恰到好处,讲的内容很切题,很有趣,有跟学生互动,而不是自己讲自己的,偶尔看一眼学生,完全忽视老师,很享受这个舞台。
缺点:ppt可以再精美一点,有点简陋,开头要介绍一下小组成员,说明是集体的成果,然后讲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些技巧,比如那些国家很难读,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读一下,看看别人都不知道我知道,多厉害啊,比如丘吉尔,英语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如果说一下中文,丘吉尔,大家就会:奥~会更认真听。因为比较短,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最后可以带一句,我还有更多好玩的知识,因为时间有限,分享不了了,下次有机会,找个时间再和你们分享!会让同学觉得:她怎么那么厉害,什么都知道啊的感觉,这都是小技巧,下次可以改进一下。
总之,这次很成功,我也有了一些动力,最后送给自己一段话,是下午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一句:
你不是愚人金,只在特定的光线下才发光,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里,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己,你就是黄金。回到杨百翰大学,甚至回到你家乡的那座山,都不会改变你是谁。那可能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甚至会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即便是黄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都是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