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秒和3分钟哪个时间长一点?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是个正常人都知道。但是从心理感知的角度上来说,3秒,有的时候会长于3分钟。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在驾照科目三的练习中,教练提前告诉学员要做的动作,然后强调那些动作必须要在30秒内完成。那些在30秒内要完成的动作有,让车平稳起步,将车从一档调至二档前进档,同时在调整过程中要注意车身不能歪斜。30秒内完成这么多事情,感觉时间太短。但是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中,一般不到15秒就可完成,即使你是第一次操作,也不会超过30秒。并且,你原先认为的很短的时间,在操作的时候,你可能觉得时间已经过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正是因为我们概念里的30秒很短,所以实际在经历这30秒的时候,超出了原来的预期,所以30秒在我们的感知里就被拉长了。另外,大家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的朋友或同学跟你说,哎等我会,我3分钟就到。听到3分钟这个时间,你会觉得没多久,时间很短。但是等的过程中你会发现,3分钟远比你想象中的要长。也许你的同学是按时到的,但是你会觉得他到的很慢。原因跟上面是一样的,3分钟在你的预期和认知里是很短的时间,但在实际经历的时候,因为你的预期是很短很短,所以实际上可能过了3秒你就觉得已经过了3分钟了,时间在你的感知里被拉长了。
同样的,时间也会在你的感知里被缩短。每次到周末的晚上,你会不会忽然感叹这一天过得特别快?一天的时间怎么会这么快就过完了,而第二天你又要开始新的上班之旅。很多大四学生刚毕业的学生也会觉得,四年的时间怎么会过得这么快。以天或年来计量的时间当然比以秒或分钟来计量的时间要长。但是在心理感觉上,可能刚刚过去的十分钟都比你的那刚刚过去的一年要漫长。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及事先认知与实际经历时带来的心理感知差异。
这种由于事先认知导致的实际经历上的对时间感知的差异,我们可以有效加以利用,以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很多人都有拖延症。事先安排好的事情总是拖到最后或者是不能在原先计划的时间内完成。我们可以利用时间感知差异来“治疗”这种拖延症。比如说,原先打算一天做完的事情,现在改为半天。半天相对于原先的一天缩短了一半,与原来相比,我们心理上会觉得时间很短很紧迫,给自己造成一种时间很短的事先认知。这种认知当然改变不了时间的客观长短,但是却会为我们提供一种心理暗示,促使我们积极完成工作。感知上的时间缩短,会让我们更珍惜时间,而最终的结果也必定是时间利用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