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很多人努力又忙碌,却无法获得好成绩?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种本叫《深度工作》
作者是一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大学四年出版了四本书,获得了博士学位,受骋于乔治城大学终身教授。
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生活中并没有太多的价值。杰森.本开始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主要工作就是手动将报告数据输入到多张EXCEL表格中,本很聪明,毕业于名牌大学,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雄心勃勃,但工作后他觉得如果自己主要的职业技能通过一个EXCEL解决,这种志气遭遇挫败。所以他决定辞去电子数据表制作员工作,要成为一名程序员。但学习电脑编程非常复杂的知识需要有高认知度的任务。杰不停的上网,查看电邮,想要写一份商业计划,想要搜索阅读5篇商业计划,发现无法专注,98%的时间都在上网。
本很了解自己很难做到深度工作,决定学习编程的时候,知道自己还要教会自己的大脑如何深入下去,他采用了非常极端的方法,却很有效。
他把自己锁在没有电脑的房间里,只有课本,笔记本卡片,荧光笔,他会在电脑编程课本上做标记,将学习到的关键点记录在笔记卡片上,然后大声读出来练习,开始远离电子设备很痛苦,但最后可以与外界隔绝5个小时甚至更久,两个月封闭学习了18本书,后来参加难度很高的开发人员训练营,,一周100小时的网络应用程序短训班,这一期培训班只有一半按时毕业,本不仅毕业了,而且是班上成绩顶尖的。
最终本在一家科技创业公司找到了一份开发员的工作,这家公司拿到了2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一年半之前本才年收入4万美元,电脑程序员可以拿到10万美元,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在硅谷市场没有上限。
那么要怎么样克服问题,做到深度工作呢?作者通过两部份进行阐述
第一部份利用案例实现,确定深度工作的真实性第二部份,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训练你的大脑,转变工作习惯,使其你成为职业生活的核心。共分为4步。
很多人觉得忙就是在工作,特别是一些公司的老总,看着员工不做事情就心里特别不舒服,对于他们来说,忙碌就代表了生产能力。其实那只是一种浮浅的工作状态。要如何做到深度工作
第一步,用日常惯例和习惯来帮助你不断达到当前精力集中程度的上限。
通过实验,人体整天都在抵抗欲望 ,但实际上只有一半可以成功抵住,而且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被不断的消耗。
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关键在于越过良好的意图,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得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比如你在一个浑浑噩噩的下午浏览网页,忽然想要将注意力转移到高度认知的任务上,便需要大量意志力,这样容易失败,但如果每天下午安排特定的时间或安静的场所用于完成深度任务,就只需要很少的意志力便能启动工作并保持下去。
第二步,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自己深度工作的习惯需要训练。从隔离分心到掌握一种形式特别的冥想。
亚当。马森是犹太社团集会的成员,从20多岁开始接受严格的塔木德训练。每天清早解读一页《塔木德》,他有三个不同的常春藤盟校学位,但发现和他一起学习的人中有一些只忘过小型宗教学校,仍可以在他身边绕圈讲经,这些人中许多人在职业上十分成功,并不是学校帮助了他们,是因为从小学五年级的日常清早学习帮助了他们。一段时间后,马林也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深度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所以高度保中注意力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个技能。
第三步明确目标合理使用网络媒体。网络只是一个工具。
随着互联网的多媒体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容易被抖音啊,新闻啊,微信啊等一些社交媒体影响,很难做到专注,那我们要怎么做呢?首先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比如说我是一名教授,追求着两个重要的目标,一个是致力成为课堂上有成效的老师和对研究生有助益的导师,那么执行的时候,有一项活动应该是这样的,定期阅读并理解我所在的领域的最前沿成果,下一步就是思考使用的网络工具,认真思考使用此工具对这个活动有没有实质的影响。只有自己认为一种工具会带来实质的积极影响并且这些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后,才继续使用这种工具。
最后一步,摒弃浮浅,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举例作者是一名教授,随便某一天,两个会议两小时,教学两小时,一天的8小时只有4小时,一天达到4小时深度工作几乎是不可能,那么工作不可避免,如何限制浮浅工作的比例,作者建议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每个工作日的时候翻开新的一页,每隔一行写下这一天的每一个小时,包括普通工作日的全部时间,将工作日每一天划成方格,把活动放在这些空格中,比如上午9点至11点安排写新闻宣传稿时段,那么就转着相应的那几行画一个框,在框内写新闻宣传稿,完成一天的工作计划之后,每一分钟都应该某个方格里有所体现。有时可能也会出问题,比如写稿预算两小时,但超出时间,所以如果日程被打段,应该花几分钟修改一天余下时间的计划。或者使用备用方格,先预估,如果需要多的时间,就占用下边这个备用方格。
让我们跨过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