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结构之美
熊建权2018-02-08
大家好,我是今晚的分享嘉宾-熊建权。管理现象纷繁复杂,头绪众多,每个人的认知角度不同,其思绪的逻辑结构也不同。
请问是什么结构呢?
结构是一组排列有序的图形、文字、符号等的组合,构成了整体的美感。大家印象深刻的建筑体现结构之美的有广州的“小蛮腰”、央视的“裤叉”、北京的“鸟巢”等。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发现管理活动存在的一定结构,感悟结构所带来的收获和喜悦,提升工作效率和领导魅力。
一、从管理的定义来看:
管理可为管+理,管就是控制,控制的对象是人、事和物;理就是理顺,理顺的对象是流程、职务、规范、服务。公司营运的核心是QCD,Q就是品质、质量;C就是成本,包括时间、人力;D就是安全运输简言之,QCD就是要求以优异的质量(服务)、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向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
二、从总结汇报的角度来看:
大家有没有遇到不会写总结报告、总结报告让人一头雾水不知重点?怎样才能写出一份好的总结报告,让你的同行或上司刮目相看呢。它的秘密只有四个字---结论先行。结论先行,就是先说结论、结果,对方想进一步了解原因就说原因,或者作原因作为附件。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最好不要超过三页纸,最好是一页纸。写报告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三、从临界知识的角度来看: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经历:技能、管理和管技的过程,只是先后顺序,承担角色不一样而已。1000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对管理的认知也不同。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知识就很有必要,否则就会闹“邯郸学步、鹦鹉学舌”的笑话,会产生‘学了那么多,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挫败感。现在市面有很多课程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沟通技巧等,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知识类似或者相同,但是我们还在听,因为每个人所讲的侧重点、演绎方式、控场技巧不同。这种核心的知识就是管理的临界知识,如果我们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PDCA),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好了,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