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焦虑的妈妈来找我咨询,说她14岁的儿子很叛逆,让她手足无措,非常头痛。
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她让儿子在上外地读寄宿学校,每周未才回家一次。但每次回家他都要和妈妈吵架、深夜打网游不睡觉、故意惹哭2岁的妹妹等等,给妈妈带来各种挑战和挫败。
妈妈没说几句,眼圈就红了。原来这个家庭的问题不只是儿子叛逆这么简单。妈妈和爸爸关系长期不良,曾出现过家暴、出轨等伤害性事件,儿子的成长伴随着父母间的争吵与打骂。
因夫妻关系问题,妈妈曾想过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但终因动力不足而搁浅。现在妈妈觉得,因为夫妻关系长期不良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导致他如今的叛逆和失控,心里对儿子充满愧疚。
在妈妈生二胎期间,儿子非常抵触和愤怒,妈妈为安抚他的情绪,挺着大肚子每天都坚持到学校接送儿子,但看起来妈妈的苦心并没有得到儿子的体谅。
显然这是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经常笼罩在父母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阴影中,对幼年的孩子来说几乎是危胁性的灾难。
父母是孩子的天与地,父母搭建的家是孩子安全感的庇护所。对孩子来说,父母争吵就代表“家不稳固”,父母要离婚就等于“家要塌了”。
加之,有的父母在争吵之余会逼问孩子“爸妈离婚了你跟谁?”,有的父母在情绪崩溃时会当着孩子面抱怨、指责另一方......孰不知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痛苦的煎熬和可怕的灾难。
这种幼年的不安全感和担心被抛弃的恐惧,很可能在妹妹出生时被再次唤醒了。爸爸在外地工作,而妈妈有了可爱的小妹妹,这个幼小的婴儿吸引了妈妈绝大部分的注意力,而对于自己的求助妈妈却常以‘你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处理’来敷衍。
只要妹妹需要,妈妈就会要求他先照顾妹妹;如果他们发生不睦,只要妹妹哭闹,妈妈就会以‘你是哥哥’来批评教育他......
在儿子的眼里,妹妹才是妈妈心里最爱的孩子,而自己在家里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受到了挑战。难怪他的心里会充斥着委屈和愤怒,这些情绪喷薄而出,便转化为各种不合作的“找麻烦”行为。
儿子无意识地想用负面的刺激方式来试探妈妈对自己的态度,哪怕是负面的关注,都好过得不到关注。
而且儿子在学校寄宿,要一人独自面对学业和青春期人际关系的压力,每周回家时看到妈妈对妹妹的亲密与呵护,很容易让他产生孤单感,觉得自己象个“外人”。
青春期的小小骄傲让这样受伤的孤单感很难以正面的方式表达,所以妈妈看到的往往是儿子表面的叛逆、对抗甚至是报复性的行为,而妈妈看不到的可能是孩子内在那颗孤单而感到受伤的心。
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你看见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对一个你看不见的问题的解决方式。”
当我们怀着一颗接纳、包容的心,去看到隐藏在糟糕行为的冰山下面的那些问题,你才会更容易跟孩子建立共情的链接,而良好的情感链接才是解决亲子问题的钥匙,正所谓“关系大于教育”。在这个基础上,妈妈往往能够更有智慧地与孩子一起面对冲突问题。
最后,不得不谈谈夫妻关系的问题。如今,大家心理健康意识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孩子的问题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但咨询中往往发现孩子问题的背后折射出家庭即父母关系的问题。
其实,“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庭”,父母好了,孩子就好了,“问题孩子”往往是一个家庭症结的替罪羊。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基石,而亲子关系是在此基础上延伸生长出的果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很多时侯,父母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而把孩子推到咨询师面前去解决问题,结果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本末到置。
我不只一次听到抱怨的父母说:“要不是为了孩子好,我早就跟他\她离婚了!”我想说,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如果你真的“为了孩子好”,仅仅不离婚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好好花心思经营好你的婚姻,给孩子的成长打造一个幸福而稳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