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当然是不出错最好,但如果你了解的知识是错的呢?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谁的手机里没有几个育儿公号,谁的手边又没有几本育儿书呢?
但是,这些东西真的不是拿来就能用的。
夏天过完第一个生日,从小婴儿变成了学步儿,身体的发育变化不再像之前那样几乎一天一个样,大脑却仍然在迅速发展,宝宝的早期启蒙进入了最好的时候。
最近,我一直在看关于学步儿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身体发展方面的书籍。即便这些书籍都还销量不错,我仍然看着看着就困惑了。
小夏天13个月了还不能独立行走,这不算早,但也不属于落后。我知道不用着急,也不能拔苗助长,但我仍然希望了解,我是不是能做些什么。于是对于书中的大运动发展我会更加留意。
一本畅销书中提到一个实验,是把一对同卵双胞胎在开始学爬楼梯的时候分开,对一个进行训练,另一个完全自由发展。六周后,被训练的学步儿可以自己爬楼梯了,而没有接受训练的孩子同样学会了爬楼梯。结论是,对于孩子的运动发展,刻意训练是不起作用的。
然后,我又在另外一本书上看到:在肯尼亚的基普西吉人中,婴儿抬头,独坐,行走的时间都比北美儿童早的多。
基普西吉部落的父母有意识地教孩子这些技能。他们把出生几个月的婴儿用毯子裹起来放在地上挖的一个坑里,让他直坐。通过经常练习腿部力量来促进他们走的能力。
当前西方国家的父母为了避免婴儿猝死综合征,都让婴儿仰睡,腹部朝下的时间很少,这使滚,坐和爬这些大运动都有些延迟。
很显然,锻炼是可以促进婴儿运动发展的。
明显,上面举的两个例子,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但是,我相信第二种结论。
原因有两个:第一,双胞胎实验中,样本数量太少,不足以支撑结论。而且对于接受训练的学步儿所做的练习是否属于有效训练也没有做详细说明。第二,学步儿这个事例来自于畅销书,好多引用事例并没有注明详细来源;而第二个事例来自于教材,每一个引用和例证都有详细索引。
还有一次,小夏天有点便秘,我就开始了解便秘的知识,我在一篇公号文章上看到的主张是便秘和缺水有关,然后马上又在另一个公号上看到便秘和缺水没有关系的结论,于是,我就方了……呃。
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特别火,应该很多妈妈都看过,写了一个美国妈妈轻松带娃的几个经验,有一点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要让宝宝明白哭是换不来抱的,哭的时候不抱,不哭才抱,然后宝宝就不爱哭了。我当时还是一个孕妇,心里想,好牛啊,我以后也这么带宝宝。
事实是,幸亏,幸亏,我没那样做!后来学婴儿心理发展才知道,宝宝小月龄时,是建立安全感和外部连接的关键时期,经常对宝宝的需求不回应会导致心理问题。
我发现,看到这些不同的知识,甚至是相互矛盾的、错误的结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和我们看医生很类似。
前一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长了一个脂肪瘤,位置离神经很近,去看医生,医生看完影像结果,马上开住院单,建议手术。朋友对做手术有点害怕,就去别的医院咨询,前后看了几个大夫,建议手术和建议随诊的比例不相上下,这让我朋友不得不花大量精力来分析并做决定。
看病这件事,有医生的经验阅历因素的存在,育儿同样和经验阅历有关,经验阅历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同时这两个系统的知识也在更新,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更新知识也不现实。这就决定了我们接收到的讯息,有很多并不客观或者说并不适合。
但是,我仍然希望在育儿的过程中有相对科学的指导,看了几十本育儿书后总结了一点心得来降低选择成本。
第一,对于宝宝的屎尿屁和不严重的咳簌,鼻塞之类的小问题书籍比公号靠谱,而且系统可查。如果相对严重的问题还是去医院解决吧,但对医生和医院的选择也挺重要的。
第二,对育儿书的选择,还真不是越畅销越好,重要的是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要有时间上的纬度,也就是看版次和印次。作者也很重要,还要看作者对于引用是否有明确标示,这体现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这首先就是严谨的体现。
第三,没有必要贪多。喂养和常见病各一种,认知发展一种。
育儿是非常私人的事情,自己认同的理念再去学习,更容易内化。共勉,祝好。
P.S. 夏天过了一岁生日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她被我抱在怀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当时数着天过日子,累成狗,老是想着,她什么时候长大啊,当她真的越来越独立时,我才意识到这段宝宝完全依赖我的日子特别温暖,特别值得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