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知足常乐,这里面起码有两层含意,其一是告诉人们快乐来自满足,其二是强调:当事者须懂得什么是满足。
日子要过得幸福、快乐,自然离不开物质条件;但精神上的满足,才是打心眼里的快乐。
多数有钱人都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自然谈不上快乐。
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获得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血汗换来的,即便天天辛苦,其财力也达不到富人的程度,不可能要啥有啥;所以,除了想办法挣钱之外,合理安排一下支出,把“钢”用在刀刃上,尤为显得重要;若能起到趋利避害的效果,那就上升为一种乐事了。
比如住房来说,越宽绰,舒适度越高,但需要的钱也越多,尤其大城市,为了买高价房,不得不挤压其他方面的花销。
房子的主要功能是遮风避雨,既然是家,睡觉、做饭、洗澡、如厕的地方都得有;像客厅、书房、健身室等之类的地方,利用率极低,能省去的话,会节约不少开支。
不少农民工,进城后,两口、有的还带着孩子,住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子;虽说憋屈一点,但比起在老家住大房子、挣不到钱,内心自然就找到了平衡。
这也说明人们维持生存必需的部分不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对可有可无的部分进行合理取舍。
家具也是如此,多了也是浪费。就拿电视机来说,几乎家家都有,特别是年轻人,喜欢赶时髦,用不了多久就要换新。其实,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电视机前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们住在女儿家的时候,怕影响孩子学习,几乎就没怎么开过电视。
搬出来单独过后,女儿又专门给买了个大的,长度快两米了,像电影屏幕一样;看着是舒服,可一天到晚总不能呆在电视机前过,要是由我决定,才舍不得买呢!
空调安的也多,每个房间一个,加上客厅里的总共四个,这都到六月中旬了,基本上就没用过,不便于开窗通风的时候才用一会儿,那也是只开一个就够用了。
至于电脑用的就更少了,因为它的大部分功能都可以被手机代替。
人不一定非要把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家中,有条件的话应该多到户外活动,尽量利用公共设施来愉悦自己。
能远行的,可以游山玩水,好好欣赏一下这个多彩缤纷大千世界;身体或经济条件不允许的,也要到广场、公园等地方常转转,多吸收点新鲜空气,有益于健康,
现在的城市住宅小区,绿化都搞得不错,健身器材也有,这些都是免费的享受。
不少人都羡慕富人家的别墅、庭院,其实上面提到的公共设施,比它们不知好多少倍。
我虽然习惯不了像农民工那样狭窄的住房,但也不羡慕有钱人家的庭院别墅;地方太大,不请顾工就得自己整饬,花钱买罪受。
我每天早上都是在小区活动锻炼近两个小时,傍晚还要出来走走,感觉和自己家院子没什么区别。
女儿劝我买辆车,一是让我到哪体面些,二是来回接送孩子方便。我以老年人开车不安全为理由坚决拒绝了,其真正的原因是觉得乘公交更合适:说走就走,想在哪下在哪下,又有老年交通卡,乘的次数再多、路程再远,也不用花一分钱。
开私家车看着风光,其实弊端不少,除花钱多、有违绿色出行外,还不少操心,繁华地段停个车都不方便,遇到堵车的时候,等得烦死人。
不少人羡慕有钱人家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可都没意识到这正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但凡花天酒地、胡吃海喝的人,没有一个身体好的;而那些得病少、长寿的人,大都是粗衣素食。
现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缺吃少穿的人不多,能否节制、自律反映的是素质问题,这才是人和人之间的真正差别。
就挖野菜、采蘑菇、拔药草之类的种种小事而言,在农村、山区、草原都很常见;一般乡下人可能意识不到这是一种踏青之美,对都市人来说,却是向往、渴求而又难得的场景。
像大些公园的草坪中、树林里、曲径旁,经常也会长出蒲公英、车前草之类的野菜或药材;尤其清晨、雨后还能采到蘑菇,不过能有幸遇到者,基本上都是早起、勤快的人。
辛苦挣钱是一种快乐,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也是一种快乐;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生活资源,让日子过得更加充实,身体更加健康,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