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读到《重启人生》这本书,作者提到过度讨好他人,内心慢慢积蓄愤怒的情绪不会消失,让自己陷入情绪内耗的陷阱,会严重破坏彼此的关系。
我们大多数无意识是去对别人好,有时候太关注别人而忽视自己的需求,而换来失落的时候往往是对别人抱有期待,就像一对处于甜蜜期的恋人到分手时抱怨对另一半有多好。
在看《朋友请听好》这一档综艺节目,这是一部用声音让我们在快节奏下有机会去感受用电台主播分享世界小美好,用书信般充满纸质的笔墨方式去聆听陌生人的内心想法。
有一封信挺让我印象挺深刻的,这位老师是讨好型人格,非常害怕别人讨厌自己,所以总是在迎合别人的喜好。
我觉得讨好型人格从来不是贬义词,都是在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讨好型人格在群体里往往是默默奉献的人。
比如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跟班上的一个女孩子玩的很好,之前不管做什么都喜欢呆在一起,刚开始女孩子总有唠不完的嗑,买东西会想到为对方会买两份,到分班的时候没什么联系。
我觉得自己在人群中属于奉献型的,班上同学身体不舒服,我都热心主动陪护去看病,但自己遇到事情总怕麻烦别人,似乎自己总在默默付出,身边的人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善良的人要带有一点锋芒,不要过度去讨好别人委屈自己,大多数人根本就不会在意你的感受。
所以说,付出应该抱有服务而不是交换的态度,交换是自己付出对他人抱有期待,如果是这样,不如不要讨好他人,多取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