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玄之又玄的哲学问题,每个人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总免不了在潜意识里有意无意的粉饰一番,而且一般情况下视角都是从己出发,所以有时候难免失之偏颇。所以自古便有“人贵有自知之明”。
你是谁,是从离开母亲子宫的第一声啼哭开始;还是第一次倾听这个世界的时候开始,还是从张开眼睛看这个世界开始。小小的婴儿,也许你以为自己没有记忆,但是父母爱的记忆已经烙在你的灵魂中。他们喂的每一口乳汁,每一个小心翼翼的亲吻,以及满眼爱意的看你在床榻上呼呼入睡,为你的每一个微不足道的进步而欢呼微笑。他们的哺育造就了你的骨、你的血,他们的爱造就了你的魂。 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从父母的闲聊中开始,从逐步迈出的人生开始。
在懵懂的幼儿期,父母身边基本就构成了全世界,你就是父母怀中的小幺女,是默默的观察着世界的小朋友。随着年岁的增长,世界逐渐扩大,你的思想里多了上下五千年,也多了五大洲、四大洋,多了让你敬佩的诗人,多了让你敬佩的文学家;但那些太远,你只有在独行的时候,才会思考这些对于你来说虚无缥缈的问题,并且极力探索更多。但这些离你太远。你的世界里除了家庭,多了学校,更多的社会关系进入了人生。仍然少年不知愁,轻轻松松的完成学业,笨笨拙拙的参加游戏,放学的路上和同学叽叽喳喳。你知道世界很大,但你的世界仍然很小,你是乖巧的好学生,你是不怎么会玩的好学生,你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孩子。
当你开始喜欢某个男生的时候,你对整个社会的基础关系有了重要了解。你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的女孩身份,未来某一天会嫁给一个人,组成一个家庭,成为一个妈妈。除了这些,大家都在说,现在学习好,未来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好学生很多时候都不是最终赚大钱的那个人。 那时候心里只有不服气,想着要打破这个魔咒,争取做一个争气的姑娘。 你通过这些,了解到在很多人眼中,衡量成功的标准通常是和钱挂钩的。
求学时代结束,真正进入社会丛林之后,你更能感受生活的压力,也更能感受到自己是谁。 曾以为自己可以无所不能。但是现实揭示了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有懦弱、也有懒惰、也有害怕、也有头脑发热,当然也有一步一步的坚持,也有一段一段的遗忘。
但这些还不够,这个社会总是在逼着你思考。你曾经做过父母怀中的小宝宝,做过老师称赞的好学生,做过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如果你不在相应的时候套上相应的标签,你的人生你的所有过去也许就会被全部否定。你要成为一个妻子,你要成为一个母亲,然后在丈夫的庇护下安然的度过一生,抚儿育女,再次走进的人生的循环,到老时儿女绕膝。方成就了别人眼中的完美人生,热热闹闹的过完这一生。
你是谁,你是想让别人眼中的标签定义你一辈子,还是想要始终给自己留一片天地,始终为自己的人生留一个出口,不是为了完成人生的这个循环,而是真真正正的为自己的心中一些东西坚持,纵使燕过无痕,天空也曾知道我飞过。纵使坚持的辛苦,也愿意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