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我今年不回家过年了”
“你怎么不能回了,你表哥都回来了。”
“我嫌麻烦,根据国家最新防疫政策,每七天就要做一次核酸检测,还要在家隔离,哪都不能去,我已经决定了,去大姑那里过年。”
“你的车票退了吗?”
“嗯,退了。”
“那好吧”电话那头传来母亲落寞的声音。
去年的春节跟以往不一样,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没有回老家过年。虽然后面政策好像没那么严格了,但我一开始决定了的事情就不打算变了。
但是室友临时决定回去的理由是,以后嫁人了就更难见到父母了,能回去还是尽量回去看看,虽然她的父母已经从家乡给她寄来了腊鱼腊肉,但是她还是买了29号傍晚的票回去了,改变了当初不回家的决定。
我是个容易动摇的人,在那一刹那,我不禁反思,我是不是是个不太合格的女儿,上大学时也不是经常回家,寒暑假,或者5天以上假期才回一趟家。工作了之后,在外省,离家较远,基本都是过年才回家,除了出来工作第一年给家人买过较多东西外,之后两年就没怎么买过了,除非家人让我帮忙买的东西。
以前看到同学,现在是同事与家人联系的频率都是一到两周一次,每次还能聊至少半个小时以上,而我则是没事不联系家人或者家人联系我就聊一下,通话时长有半个小时就是难得的长时间聊天,经常性的几分钟说完就挂了。倒不是我不想聊,就是觉得好像没什么可聊的。
我爸妈是个体户,在家里的镇子上做生意,说实话,他们也没什么时间和我闲聊,有时我想闲聊一下,爸妈还没时间了,所以没啥事的话,我们都是寥寥几句就结束了交谈。从小到大,在家里的话一般就会帮忙看铺子,卖东西,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基本都是在铺子里,大学以前,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是挺多的,但却很少和家人谈心或者有一起玩耍的时光,可能是因为这样,我觉得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不如一般的父母与子女之间那样亲密,不知道通常大家都是怎么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看到有些朋友能跟爸妈说那种很嗲的话,或者跟父母撒娇,我觉得特肉麻又有点羡慕,但我做不到这样,这样既不符合我的性格,也会让家人觉得奇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