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好老师,好老师应该具有扎实的学识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更需要有仁爱之心、良好的师德。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的座谈会上更加明确地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殷切期望,生动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他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好老师的品质: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他重新阐释了唐代韩愈在《师说》中的核心观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认为“传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他精辟地论述说,如果一个老师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那他充其量也就是“经师”而非“人师”,更谈不上“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提高师德师风,做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
一、有高尚人格,塑造美好心灵的本领。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我们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作为教师,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育的神圣还在于在我们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塑造自我的灵魂,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在一个个鲜活的孩子面前,只有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够让自己在“教师”这个称号面前毫无愧色。
二、有春风化雨、言传身教的技艺。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经验表明,情感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其中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撒向全体学生。其次,要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而有格,严而有效。是在日常生活上对学生友善、温暖和关怀。课后与学生交友,让他们掏心里话,扑捉热点。 有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理念。 要成为当今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