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仁慈的“慈”与慈不带兵的”慈“是两个不同的意思。
慈不带兵的意思是说管理要以纪律和命令为准,该管理就管理,该服从就服从,不能用仁慈宽谅代替赏罚严明,免得因是非不明导致团队涣散。
仁慈则是形容一个人为人善良,憨厚,容易原谅别人。
前面的是描述一种行为准则,后面描述的是一个人的品性。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是做恶人,而是要做一名把事做对的人。
战略是选择做什么才对,而管理就是把事情做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既要完成公司下达的目标,又要一边劝一边带,还要一边纠与指导下属,把他们往对的方向走,最终把事情做成,然后拿得钱与权力(升职)。有以下的要求:
1.管理者应有的3个心态:帮助他人成功、对事不对人、激励他人并让他完成任务。
心态很重要,如果你没有这些心态,那么管理者就是你口中的恶人:他只想修理一下他的下属,挫挫他们的锐气,让他们觉得自己确实没做好,愧疚,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扣你们的绩效工资),让你们知道害怕,那么我就可以拿得住你们这些下属,长期在这工作位置上呆着。这是错误的想法。
作为管理者不应该只看到下属的不足与他们的错误,更应该从优点看人,知人善用,把他们放在合适位置上,让他们发挥出他自己的特长,然后从工作中找他他的成就感和获得他人的认同,同时完成团队目标拆分下来的小任务,如果每位都这么做,那么团队的目标自然会完成。
对事不对人是一种高效的价值观。我们常常因为这下属上次没做好,这次搞砸了,哎我就知道上次没做好时,这次就会这样搞砸了。这是带有一种成见的去沟通,自然会遇到下属的不服从、找借口与反驳。就事论事,找出事情的原因、发生的过程哪里出了问题、结果怎么补救或者下次怎么做,比这种成见更为重要。
激励他人并让他完成任务
也许你在做一线下属的时候,你是一名优秀的执行者,优秀的员工以及每年的公司优秀工作者,你因为你是出色的一线人员而被提升成管理者。就算你看到交给下属的任务在你眼中是没有啥难度、甚至是你的特长,一出手必搞定的,你也得通过他们来完成任务,你会看到他们有些人会把这些任务搞砸,导致完不成目标,而你自己却恨不得自己上:你让让,我来帮你完成吧,两三下搞定了,然后让下属下次这样1.2.3地做。请停止这种行为:因为你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团队的任务,所以不是你干得多,就是好事。你把别人的事抢着干了,要么你没有转成管理者的身份,要么就是下属不会快速成长:每次出问题了,找领导就OK,他会亲自下手帮我解决。
在下属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作为一个激励他人、帮他找出问题所在,让他独立去解决的人,做不做得到预期,都让你总结反思,下次要观察他做的时候,是不是在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是,就应该提醒他,或者自己对他某方面进行特训,让下属掌握这技能为止。
2.建立规范的奖励与惩罚制度,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
徙木立信的故事
秦国弱小时,商鞅一上台掌政时,就在秦国的首都最热闹的城门中放出消息:谁能把这块长木头从东门搬到西门,奖励10金。一开始时没有人相信,因为秦国以前就是奖励士大夫、将军后代们,也不会给百姓奖励,大家都在议论纷纷,却没有人行动。商鞅直接说100金,后面有人开始心动了,心想要不就试试吧,一个小伙立马上来,说只要10金就够了,给我就去把这大块的长木头搬过去,鞅说100金就100金,你搬吧。那小伙天生神力,直接把木头从东门挪到西门,最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领走了100金,其它观看的人,后悔不已,但相信商鞅是讲诚信的人。最后这事传开去了,商鞅颁布了授爵位予耕田和战争中的首级,大家看到能脱贫致富、能改变现在的地位,于是对他颁布的政策严格执行,经过一些年的努力,秦国就强大起来,最终扫六合!
从以上的故事来看,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先与下属建立一个信任合作的关系,这不是源于你有公司给你撑腰,而在于身体力行,说到做到,并且让下属们都能真真切切体验到,在这个基础上,针对目标拆分,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激励下属的潜力去完成,对完成目标的人,给予名誉上的表扬和金钱物质上的奖励;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人,就不给奖金,并且他们的待遇与那些完成任务的严格区分开来,要有明显的差距在。这样下属就知道公司的方向是向哪里走,达成结果的人能拿到相应的高薪水,不会有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出现,所以会奋发向上地干,那些达不成目标又不积极向上的下属,应该与他们培训和沟通,争取赶上来,还不行就证明他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岗位,要不就换岗或者辞退吧。
作为一名管理者,也应该有一定的情感强度去开除不合格的下属,站在短期的范围内,对大家都是一种损害:毕竟工作时间长了,有感情的,这样的下属可能也不容易,管理者心生怜悯,但这是管理的大忌,我们要以结果为导向,尊重有业绩的人,那么这样的下属就应该请出你的团队。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只会让上司对你的看法改变:慈不掌兵,你太“慈”了!
我们管理者也要在随着工作的完成时,从中理出管理流程的步骤,特别是从新业务中找到关键流程帮助企业防范风险,避免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老陈是企业的中层主管,他在与新业务的供应商合作时,没有避免出现风险可能性,本来是打到公司账上的款,直接打到下属的私人账户上了,他认为对这下属的了解,这下属会把钱打回公司账户上的,结果在年度对账的时候,才发现这笔款没有回来,而这下属拿着这笔款不交,直接消失了。老陈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察人与建议流程防范风险这一块,都存在了失职!
3.与下属开诚布公地沟通,持续地跟进跟进,再跟进!
在开展新业务的时候,我们应该有必要跟下属去讲一下公司为什么这样做,公司发展的方向会向哪方面调整,让下属理解公司的动态,从而摆脱对过去工作方法与流程的执行,慢慢地跟上来,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管理就是下目标,下属执行就好了,哪这么多费话。其实下属的不理解、没有参与到目标的制定过程,对执行目标不会认真执行:这是领导的目标,我不得不帮他完成,至于为什么要完成,不知道。更有些可怕的情况就是:领导的目标不是我的目标,我可要拒绝他给我委派的任务,那么下属不听话的现象就来了。
在这基础上,沟通就变得甚为重要,既要表明公司业务转变的背景,又要与下属的利益调整起来,更要倾听他们对这目标的看法与理解,看看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困难,需要资源与领导出面解决的事,收集上来分析再处理,并且我们也要学会在资源有限、时间紧、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尽量完成下达的任务。这就需要持续地与下属沟通并且跟进工作进度,做到心中有底。
我们更需要在向目标前行的过程中,给下属发发红包、请请吃饭、零食等任务,取得阶段性的小目标就应该给他们点鼓励,这样管理起来更得心应手,他们对工作的态度更积极向上。
4.定期与你的上司汇报你们的工作进度,让他知道你的动向与进度,有机会就尽可能撬动上司手上的资源,让你事半功倍。
同时作为管理者,我们也要了解上司的想法,他们有没有变化,有变化时我们应该及时与下面的团队调整步伐,跟上这节奏,这样就有很好的配合,另外汇报工作是必须的,为了就是让上司知道你的进展,你也要借此机会探询上司手上的资源,能否最大可能地帮助到你和团队完成任务,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