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中山路街遇着一家小店,招牌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龚艺”,展示窗很小,放着主人家的几件作品,多是瓷器一类。在繁华闹市这样一隅倒是来了兴趣便进店看看。
这个工作室大概有5、6个平方,一个中年男子正埋头赶制一件作品,我犹豫了一下,向主人家打了声招呼:“打扰了,请问我能进来参观一下吗?”,主人抬头放下手中的作品,微笑着说:“请随意”。我便从入门处细细看了起来。
这里的作品门类繁多,有根艺、陶瓷、泥塑、镏金作品、书法,进门处便是一条钴蓝色龙擎在一个虬根上,最上方是青云造型,这条颇有气势的龙立马要飞进苍穹。
看完这件飞龙,我又慢慢走向其他作品,有一个展示柜放着都是以瓷器为底,辅以镏金作品。看主人家此刻正在休息,便向他请教:“这里的工艺是闽南地区传承下来的吗”。以此打开话匣,和这位作者进行了一些交流。
玩心与创新
主人姓龚,来自江西,美院毕业后来到闽南,发现这里一些技法很打动自己,但却无法和时代契合,这些年他都在前人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新的技法,使老手艺焕发新的生机。他说现在都是在“玩”,跟它们相处很愉快,每一件作品都跟自己有了感情,玩艺术,玩创作。
对于这样的态度我很是欣赏,“玩心”不减,只有在对自己这件事上心了热爱了,才能源源不断发现自己的热情,跟它有一个很愉快的相处过程,这样的作品出来了也会有生动的模样。
匠人与心中一隅
看了这些作品,向他感慨你有匠人风范?“匠人?”。我说古老中国那么多传世的精品,都是我们的工匠大师细细打磨出来,留给世人一片的惊艳与赞叹。龚老师微笑着说到,匠人大气、沉稳、坚守,现在提的多是艺术家、提大师,名头都很大,匠人反倒不易当,越显珍贵,但生活的艺术却常见。也许很多人都说艺术是一个高门槛,一定要专业技巧,才能初入殿堂,其实不是,生活中处处有艺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这是心中一隅,能让你跟自己对话。相信吗?能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份归属,往往都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我当然相信,我是见到过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一份美,一份独特的乐趣,漫漫人生路,心情繁杂的时候,给心灵注入一份浪漫与平静,顿有高山流水,天地皆悉归之感。
用不锈钢造观音
龚老师跟说聊到前几日做不锈钢生意的商人碰巧经过,说到“我做不锈钢,这么工业化的东西,我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但这样的产品怎么跟艺术结合”。龚老师给他举了例子,让商人看身后的观音像。此刻我也在看那一幅画作,寥寥数笔即将观音的神韵勾勒出来。他说商人说,“相信吗,用你的不锈钢我可以做出一个观音来”。商人反问:“你是艺术家,这是你的专长,当然容易,我一个粗人,想不到也做不到”。老师拿起了手中的画笔,对着墙投影,“你看其实很多的雕像里面是有一个框架的,我搭中了框架,往一个地方投影,必然会形成观音的影像,此次你来厦门展销,想必很多同质化竞争,你的现场如果能用不锈钢投影出观音像或其他的形象,你说这难道不会是你的亮点吗?”。商人听了啧啧称奇,我也不觉赞叹,这是在生活中的妙用,这个影子我们小时候就玩过呀,如果抱着玩心,抱着对生活不一样的期待,原本一成不变的事情顿时变得有趣活泼起来。
老师还给我看了根艺作品,不同的光影打出来的效果迥然不一,同一件根艺既能看出像入江之鲸的气势,又能看到灵魂飞出的怪诞,又能看到猎豹咆哮的身影,除了根艺本身多面的属性,很重要就是打光。在现场多个朝向的光让它就是树根的模样,可是专一的打光某一个角度的聚焦就让它呈现别样的生命力。
我是误入一家小店,意外收获了丰富的见解,这是深藏在小巷子里的工艺,也是一份流转,将生活的态度带给我,去发掘生活中的别致,找到心中的一隅。现在还能想起,这位龚老师蘸着墨随意就着手边摊开的纸巾,就晕开来。最美的还是这样的水墨,这个中国人才有的,墨有浓有淡,有深有浅,力道有重有轻,他下笔随性勾勒,锋回路转,单单是这几笔就瞬间被一种美给击到,这竟是平白在纸巾上的画作。
生活之美,工艺之美,直抵人心的大抵是简单的却又深刻的,经过多长的时间,我们仍能通过历史长河被作者当时被触动、被流传下来的美所打动。而我们也是遇见、创造属于我们自己人生之美,就是此时、此刻、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