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图书馆借了东野圭吾的一本《毕业》,很奇怪他的《白夜行》《解忧杂货铺》都比毕业要出名,却顺手就拿了毕业这本书。第一遍跟着人物剧情走被沙都子,波香,加贺带着节奏疑惑真凶是谁,第二遍知道真凶是谁先入为主找蛛丝马迹。
抽丝剥茧的背后细细看完才发现看似若无其事的另一面其实皆是有备而来!
T大的加贺恭一郎及朋友等人面临毕业,突然朋友牧村祥子被发现死在她的公寓里,先是被认定为自杀,沙都子和波香以及加贺怀疑是他杀,在调查过程中再次发生命案,在“雪月花之式”中,波香又被毒杀,案情变得更加复杂,为了弄清楚真相,加贺不断的追查,最后找出”凶手”。
说实话明白凶手是谁时内心有点唏嘘,杀人手法其实简单但杀人动机却令人心寒,有人为了利益害人,有人为了报复杀人,也有人因为想杀人而被杀。
知道凶手是祥子的男朋友后,当看到祥子死后他表现出低沉悲伤的氛围让朋友们不免担心他因为女朋友死于非命而伤心时震撼于他能那么沉着冷静默无声息。
印象深刻的是加贺和祥子的学妹邻居一起查看公寓窗户那段情节,看第一遍会跟着他的思维走,但是在第二遍时才发觉其中猫腻,祥子所住的女生公寓不允许男生出入但当学妹邻居带着加贺通过小门进入时被其他女生住户看见,却丝毫不惊讶。
看似若无其事的细节再看第二遍时才发觉这意味着女生们彼此默契允许男朋友进入公寓的知道真凶后佩服作者的精心布局。
有一个细节是加贺去祥子男朋友(也就是真凶)的研究室找他时发现桌子上的装置。
加贺第一次看时只是觉得好奇疑惑它没有弹簧是怎么运转的,这时候研究室另一个人告诉他需要加热就可以改变开关使它运转,初看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第二次看才知道竟然是和祥子公寓的门的开关有关。
这样一个小细节谁会想到是和真相有关呢?看了之后恍然大悟佩服作者设计精巧,整个文章布局谋划一丝不苟。写作没有那一句话那一个细节是无用的,东野圭吾没有一个字是为了凑字数而写,而是每一个小细节都有用,暗示后面的发展。
比如波香在比赛结束后问学弟学妹花名册其实就暗示加贺,波香的比赛结果有问题,同时花名册引出若生和华江的校籍问题。一环扣一环甚至某位主角说的话某个神态在回头看都另有深意,比如他们茶道的老师南泽雅子在波香死后加贺问她问题是,她大概猜出了谁在雪月花之式动手杀波香。
在沙都子衣服里发现的毒品也增加了疑惑,但这就把整个故事推向另一层复杂的人性关系,波香是发现若生和华江受命于富家女让她在比赛时喝下药水导致比赛失败后想用毒品杀两人,但没想到自己反而被杀。
小说中每个凶手都不是无辜的,没有绝对的恶。都有各自的动机去杀人。
在小说的末尾祥子的男友开车入海后写过一封信,在他知道祥子在假期和英语系的男同学发生关系后他的男朋友对她的一切态度从温和到冷漠甚至是残酷。
在他去公寓找祥子时发现正在自杀的祥子,因为研究生的声誉问题这个曾经对祥子说你只要准备好做我的新娘就可以的男生看了一眼挣扎的祥子就平静的离开了,理论上祥子不是他杀的,这个真相他没有告诉加贺,而是选择开车入海结束生命。
看完之后唏嘘,人性得善和恶压根不是泾渭分明的,没有单一的恶也没有完美的善,只是人性复杂。更佩服的是作者对人性的勾勒,对细节的处理,下了一盘棋看似若无其事,其实皆是有备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