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场昆曲《牡丹亭》已经两天了,可时而恍惚中还置身在那如梦如幻的世界里,久久不愿离去。正如隐世才女白落梅所言: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有时候,我们所经历的人和事指不定在什么一个恰当的时候就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那份长久的期待,甚至是圆了一个奢侈的梦。
这次能在家门口就聆听到省昆剧院的艺术家带来的《牡丹亭》,我简直是不能再满足了。不用舟车劳顿赶往省城的兰苑,不用千盼万盼等待《牡丹亭》的那一折,不用再幻想什么时候能完整的聆听……
总之,我这一个不够资格自称戏迷的人,在那一晚,圆了一个奢侈的梦!不得不说,特别感谢结缘市电视台的《悦读会》栏目组,因为她们的爱心和热情让我得以千载难逢的机会再次走进《牡丹亭》,走近梦的园林。
余秋雨先生曾说,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唐诗、书法、昆曲,是中国人的三种“痴迷”。作为一个被传统文化深深吸引的人来说,的确如此。即便自己没有什么根基,却掩饰不了蠢蠢欲动的心。
我,从结识昆曲,结缘《牡丹亭》,到痴迷《游园》,是近两三年的事情。
我渴望自己有一天能拜得一位老师,能忍受我的愚钝,教授我《游园》这一段,这心啊,就圆满了。为此,我无数次的跟着耳机聆听,咿咿呀呀的,一个音一个音地听,感受,哼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也只能做到对口型,绝对不敢出声,生怕惊扰了那一份清丽婉转。
坐在台下,音乐响起,那熟悉的旋律骤然间就让我走进了杜丽娘的园林,只不过,这一次,再次惊醒了我的是杜丽娘惊呼的那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如一声春雷,也唤醒了沉睡的我,油然升起一种惺惺相惜的认同感,仿佛就在刹那间,我又进一步认识了杜丽娘,明白了为什么会这一场梦是注定要诞生的!
是的,过往的我,太痴迷于游园的美丽与哀愁,太体味“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犹如一个没有叩门就走进了主人公后花园的访客,没有发现这一切的缘起,已经在这一声惊呼中悄然注定。幸而,这一次,我看见了这扇门。
我很认同于丹老师在其所著的关于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一书《游园惊梦》中所说的:人人心里都掩映着一片园林,无非被一扇无形的门遮挡着。如果你真的推开这扇门,虽然那可能是一扇吱吱呀呀的门,你好久没来过了,但是你只要打开一道缝,一眼望去,你便会看到许多以前不曾留意的东西,许多真正契合于内心的东西,许多属于梦想的东西。
自此,杜丽娘有了梦想,有了追求,开始了超越生死的精神之旅。
而我们呢?是否也打开了心里的这扇门,看见属于自己的梦想,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呢?
我也被自己问住了,我哪有资格去怜惜杜丽娘的人生。与她比起来,我仍站在门外,窥视还没有完全清晰的园林。
是时候,督促自己,走进园林,勇敢的执着的继续着自己的梦。
念旧一: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