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们在晚餐陶艺街被安排在街口新开的饭店“一步之遥”,类似桂满陇的内堂设计,菜式却是地道的江西菜。今天依然有江西独有的碱水粑,再次被一扫而空,大家连着吃了三天,顿顿都有,居然没有吃腻。
喝了几杯江西出产的四特酒,又喝了一瓶啤酒,居然就有了两分微醺,但是,不能继续南腔北调地聊下去,我们要出门消食了。消食的节目很简单:在一个小时内,每个人花100块钱,去陶艺街上的某家店铺里买一件瓷器,然后来评比谁的收获最最超值。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己所能,去跟店老板了解一些瓷器知识。
突然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这不就是没人跟拍的真人秀吗?虽然没有摄像机,但我们有摄影师啊。
评委老师简单给我们介绍了购买瓷器的几个注意事项,以及陶艺街的大致情况,然后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出门了。
陶艺街就开在景德镇陶瓷学院门口,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这条街上的店铺主要是学校的师生在经营,自产自销。随着名声越来越响,涌入了很多瓷器商人,所以房租和瓷器的价格也越来越高。这条街大概400米长,两侧大概开了四五十家店铺,还有很多地摊。
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就成群结队地一家一家逛,眼看着时间不多了,在这么集体作业肯定买不到超值的宝贝啊,砍价都施展不开手脚,集体撒娇想想都可怕。于是就开始了单打独斗,我步速快,但是逛了一家又一家,要么根本没有100块能买到的东西,要么压根儿不入眼,越来越焦灼。
第一次动心是在一家卖青花瓷的店里,一个很可爱的姑娘来看店,我直接说了自己的需求,问她100块钱能买到哪个,她推荐了一个画工很精细的小杯子给我,画的是山水和渔翁,说给我成本价,这条街上100块找不出第二家。就凭这画工,如果搁平时我肯定毫不犹豫就掏出100块钱买下几个,可是今天不一样啊,它虽然画工不错,但是其他地方毫不出彩,靠它能胜出吗?我心里一点都没底。纠结之下,我把那家店里所有的瓷器全部看了一遍,果真没有一个比这个青花瓷杯更超值了,因为大件的100块说什么人家也是不会给的。
犹豫再三,我还是咬咬牙离开了。因为我的行事原则就是:只要犹豫,就是不够满意。
继续踏上了寻找最超值瓷器的旅程,又看了七八家店,最后我走进了一家主要卖霁红的店,店主是个中年男子,独自一人坐在桌前看书。这家店有个好处,全部商品明码标价,显然是男老板不善于跟人砍价,索性明码标价,免去许多口舌。价格倒不太高,好几件都在130~200元。
我一眼就看中了一个小茶碗,外壁是霁红,杯子内底还有一朵青花,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凡是太完美的,我都嫌不够有特点。继续看下去,又看中了一个更小的豇豆红茶杯,只是杯沿那里颜色不太匀。我把两个杯子都拿给店主询价,其实是之后的砍价做准备。
万万没想到,老板一口就看穿了我的诡计,死活不肯让步。此时,我的两个朋友走了进来,也碰了壁。我有点不死心,美貌亲切如我居然拿不下这个杯子?我!不!信!何况还是个显然比较直男的中年大叔!
待他们都走后,我干脆在店主对面坐了下来,开始发动肖式砍价。
第一招:实话实话,打开他冰冷的面具。果然奏效了,两分钟后他的态度就柔和下来了。
第二招:撒娇永远不嫌多。我真不是撒娇高手,顶多装装可怜,又说我想用这个杯子赢得比赛,成功调动起了他的好胜心,他同意买给我了!可是选哪个好呢?我继续向他请教:如果你是专家,你会选哪个?他选了豇豆红那只小杯子,随后讲了些霁红的烧制技术。跟我的选择不谋而合!就是它了!
第三招:送上附赠。既然人家都让步了,那我也得让人家卖得开心一点是不是?所以跟店主说我可以写文章宣传他们店,又找顾客帮忙,跟店主合影留念。
搞定,收工~~
想知道我最后赢得比赛了吗?
并没有。但是这只杯子我喜欢得不得了。这时,我才想起来,评委老师在我们出门前的叮嘱:首先要买自己喜欢的,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
真不是傲娇,即使把获奖的作品(一个茶置、一个我之前看过的元青花、一个霁红的小缸子)送给我,我也不会要的,我想其他人也一样(还有人买了跟别人一模一样的瓷器)。最后每个人都宝贝似的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回家了。
人与器之间的缘分就是这样吧,可遇而不可求,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