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大孩儿和二孩儿一样吗?
孩子是父母的名片,你同意这句话吗?
二胎开放,三胎陆续开放。很多家长突然发现,二孩儿和大孩儿怎么那么不一样,要不要做亲子鉴定。
同事小李家两个孩子,都是女孩儿。夫妻俩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小李是小学班主任,丈夫是公务员,家庭条件在这个小县城来说算是富裕的。
大的上初中了,虽然不能说是学霸,至少在全学年能进入前三十。
老大上学夫妻俩也没操多少心,读书,背诗,写作业,孩子基本上能按父母的要求完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大在学习方面根本就不用父母管了。
夫妻俩觉得养孩子很容易嘛,实在不理解指导孩子学习时“鸡飞狗跳”的场面。
转眼老二上学了,前有车后有辙,姐姐怎么做的,你就怎么做吧!
回家休息十分钟,吃点水果,喝点水,该上卫生间上卫生间,然后写作业。写作业就安静地写。老大就这么做的。
老二可没那么听话。扔下书包,要找邻居小朋友玩。
不行,先写完作业的。
写完作业就黑天了,没时间玩了。
一个不注意,溜了。
可算能写作业了,一会要喝水,一会要吃水果,一会要上卫生间。
视频中能让人血压飙升的育儿“闹剧”在上演着。
叫了无数次“妈!”,小李火了,忍不住呵斥:你姐姐像你这么大写作业可没这么费劲,你再不好好写,看我不揍你。
老二不高兴了,把铅笔一扔,不写了,放挺了。
老大爱读书,爱学习,爱书法,非常文静,就是那种神一样存在的“别人家的孩子”。
老二爱臭美,爱主持节目,爱管理其他同学。
天生的社交天花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这个学校当老师,她能感受到自己的优势。
有一次,她在走廊跑跳被值周生抓到了,她很坦然地告诉人家:我妈妈是六年一班的班主任叫李XX。
值周生没给她妈妈面子,照样给她扣分了。
于是,她责怪自己的妈妈官太小了,为什么不努力工作当校长?
小李面对老二的质问,竟一时无话可说,或者说,她没有力气来说。因为她知道,她说一句,有十句在等着,她根本不是老二的对手。
小李是这么描述她家老二的:我怎么养了这么个孩子?人来疯,家里来人了她上蹿下跳,一点没有规矩;吃饭的时候,能把班级发生的事讲个遍,别人都不对,就她对。每天写作业就是一场战争。
她爸不舍得管,我管又不听,我总是跟她发火,现在,我就是表扬她,她都觉得我虚伪。
奇了怪了,这老二怎么跟老大完全不一样呢?
于是,很多时候,她二女儿的教育问题成了我们研究的对象和思考的范本。
王老师:小李,你要采取肯定式教育,不要专注孩子的缺点。
就是要看到老二的优点,比如她很擅长交际,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写作业的时候,明显的比前一天安静了,你就适当地肯定和表扬。
在饭桌上孩子讲学校发生的事的时候,在她所讲的故事里看到她的优点,比如会协调关系了,有勇气跟老师汇报事情啦。
小李立即反驳,在饭桌上不能表扬老二,如果表扬了,这顿饭我们就不用吃了,她能眼睛里聊出光来,摁都摁不住。
一天最多批评两次,最少表扬五次。这个你能做到吧?王老师接着出主意。
小李忍不住反驳:哎呀,我家老二哪有那么多优点,批评五次,表扬两次还差不多。
刘老师:小李,不要拿老二跟老大比。这是不公平的。
没有人愿意活在别人的光环里。
你总是拿老二跟老大比较,“你就不能像你姐姐一样……”这句话是对老二的伤害。
她在努力地和自己姐姐不一样,或者说:她用不一样来表现她的存在和独特。
姐姐文静,妹妹活泼;姐姐爱读书,妹妹爱运动;姐姐心思缜密,妹妹语言犀利。这样很好啊!
是,小李又阐明着自己的观点,我不是要求她和姐姐什么都一样,我只是要求她爱读书,知道学习,要求不高吧?
不高吗?
黄老师:小李,别总对老二发火,想发火的话,就暂停一下。
想想:这孩子是怎么造成这样的,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时候,是我们的要求有问题:你可以要求藤蔓爬得又高又壮,而面对灌木丛,你可以要求长得墩实茂盛。
如果老二不能完成每天半小时的读书量,那就跟她商量,20分钟可以吗?或者,她提出个读书时间,只要读了,而且完成了,就不要急,慢慢来。
遇到矛盾,跟孩子一起商量,找到一个两人都能接受的方式。
小李是一名虚心的妈妈,每位老师的建议她都认真记下来,还不断地读相关的书籍。反思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
复习这段时间,小李对老二的抱怨似乎少了许多,也许是工作忙的,也许是孩子有许多的改进,也许是小李的观点发生变化了。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小李家的老二考得不错,在班级排名倒数第七,比上一次有进步,上一次排名倒数第五。
小李庆幸着跟我们说:多亏现在不让在班级群发成绩,不让排名,要不,丢死人了!
我们成年人,更在乎的是孩子的成绩,还是孩子的成绩带给我们的面子的问题?
假期到了,也不知小李老师和老二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