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是一段时光的过去式,是可以回味却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然而在那曾经的光阴里,总有一些在诸多的纷扰里产生的领悟,会一直伴随并引导着自己在光阴里的脚步与抉择。
那一年,我还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
离我工作场所不远处有一个在建工地,大约有二三十个工人的样子,那时候己是秋末,夜里已很有些寒冷,尤其是天气不好的时候。
工地上有一个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因为尚不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便被工头安排在夜间守护他们的料场。
料场是露天的,连个避风的地方都没有。
若赶上我值夜班,我就会喊他到我的值班室暖和一会儿,并且告诉他可以随时来。
我发现小伙子值夜时始终穿着一件挺破旧的棉大衣,就把我刚穿了不久的一件军大衣送给了他。
得到这件至少八成新的大衣,看得出来这少年既高兴又感激,而我也因为感觉能帮他一把而感到充实。
这之后不久,我调离了那个岗位,但工作职责所在,有时候还会去那个岗位转一转。
某一天,天刚蒙蒙亮,在那个岗位的值班的同事说不太舒服,我便去替他。
路过料场的时候,我发现那个值夜守料场的少年蜷缩在沙堆上睡着了,也没忍心叫他。
同事简短做了工作交接就走了,我去检查了设备,回到值班室做了记录,此时天光已亮,我想到那个睡在沙堆上的少年,便想走过去把他叫醒。
等我走到少年面前,少年兀自在覆了一层白霜的沙堆上酣睡。在以往还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也许是连续的夜班已让这个少年疲乏到了极点了吧。
少年在我的轻唤中睁开眼,而后推开盖在身上的破棉衣从沙堆上坐了起来,我这才发现那铺在沙堆上的竟然是我送给他的那件军大衣。
这孩子咋这不爱惜好东西呢,不论是从保暖的实用角度还是出于爱惜的角度,都该是铺旧盖新才对呀!
于是我就很有些生气,忍不住数落了他几句,少年只是红着脸低着头,却并没有一句分辩,看上去更是让人平添火气。
想到对方毕竟只是个只身远离家乡与亲人的孩子,我压了压心头的火气,发完牢骚就转身离开了。
这孩子真是太不值得可怜了!回了值班室我仍然感到有些愤怒。心情忿忿了一会儿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觉得他不懂得珍惜我的友善,但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所穿的那件旧棉衣,对于他而言却有着更深更重的特殊意义呢?对,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这样一想,我心中的怒气不仅全消了,而且还生出了歉意。
心中生出的歉意,让我更进一步的反思自己。
自己送大衣给年轻人是因为想帮他一下,对方欣然接受了,那么我目的就已经达成了,如果要去干涉人家怎么″使用″,那岂不是有违自己想要″助人″的初衷。
我们很希望别人能珍惜自己的善意,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意愿,但是在自己的意愿之外,受惠者可能还会有基于其自身特定情况所做出的选择,引而言之,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当做要求别人行为的准则,更直白一些,就是不可以因为主观意愿的善意或其它″向好″性,而忽略他人的感受与意愿。
″军大衣事件″,让我对人际间的″理解″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人处事,不仅要善于理解体谅别人,更要真正理解自己的本质意向,这样才能不被那些纷芸的表象所干忧。